1、活动由来:
《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涉及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倾听、理解、表达三方面,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交往情境下和文学背景下的语言。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句话的意思。能用语言描述事物发展的顺序,并且会有意识的组织句子。
由于前期在图书区投放了《蚯蚓的日记》孩子们发现了蚯蚓利用记日记的形式来讲述自己的生活,因而也引发了他们记日记的愿望。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我便开展了"有趣的日记"的主题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我的日记》是其中主题系列第3个活动,活动重在利用交往情境下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交往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理念和价值观。
2、目标的确定:
教育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订定。
3、幼儿现状的分析:
通过前两次记日记我发现:孩子们在讲述自己的日记时,缺乏具体形象的支持,表达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因此,往往不能及时组织好语言,将自己的意图与感受清晰、连贯地表现出来。首先,我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日记,再讲述给别人听。画面中幼儿自己记录的形象与符号,有效地支持了他们的表达。其次,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除了运用绘画、照片还可以怎样记日记?发现幼儿已有其它记录形式(如照片、录像、录音等方式)的已有经验和记录愿望。因此,我确定了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
(1)利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感受。
(2)清楚并连贯地表述,努力让他人听懂。
4、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的准备:
(1)日记的积累:幼儿在已有的《蚯蚓的日记》引发的经验基础上记了一周的日记。教师不仅收集了幼儿每天的日记,还用照片的形式记了自己的日记,以供和幼儿分享。
(2)环境的支持:为了支持幼儿的活动,我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日历,在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的同时,支持幼儿的排序活动。此举的安排主要是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环节中,教师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幼儿在对时间的连续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时间对日记进行排序整理,其中体现了语言与各领域内容的有机整合。
教师还引导幼儿收集了各种日历,创设了相应的环境,由于前期两次记春天日记,由于选择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因此使幼儿有的说,也为后面幼儿丰富的表达做好了铺垫。
5、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使用录音、录像、拍照片的机会,支持幼儿运用不同方式表达。
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幼儿的认知。所以我采用了音乐导入--材料支持,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典型示范,引导讲述--自主选择,连贯讲述--教师参与--家长共育等层层递进的活动程序。
1、音乐导入,引入活动主题。
活动开始,我为幼儿播放了舒缓、优美的音乐《春觉》,让孩子感受到了--春天到来了,同时也使幼儿能够快速进入活动状态,切入主题。
2、材料支持,运用多种方式表达
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记日记方式,分组进行活动。
1)绘画讲述方式2)录音方式3)录像方式4)照片方式
3、典型示范,引导讲述
幼儿的语言是在倾听的过程中习得的。所以在讲述活动之初,我先后请了几名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讲述了自己的.日记。因为:《幼儿快乐发展》中指出"活动化共同学习"是实现大班幼儿教育目标的适宜途径。因此,典型幼儿的示范无形中引发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引导了幼儿的讲述思路,有效地利用了已有的身边可利用的同伴学习资源。
4、自主选择,连贯讲述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营造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让他们能够表述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内容。幼儿讲述的满足感是建立在他人倾听的基础上的。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我采用了自由结组讲述的方式,让幼儿自己选择听众,可以是小朋友,也可以是教师。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多人结组。熟悉的内容加上喜欢的听众,使幼儿的讲述轻松而自然,形成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不愿在众人面前讲述的幼儿,除了可以运用绘画、照片的方法,还可以选择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交流:如录像、录音等多种方式。既照顾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活动的主人,也改变了以往一人讲述、众人听的固有模式,然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往往很少关注他人的讲述,而更乐于自我讲述。因此这个环节就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因此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与自豪感,树立了自信心。
5、教师参与,引导活动。
在幼儿间互相讲述分享之后,我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向幼儿展示了我的日记。"豆豆乐园日记",记录了我和幼儿一起参加种植活动,从选择种植物--为种植园起名字--种植活动过程......,日记的形式是用照片记录的。并于最后为自己的日记起名字,使这些日记能够象一本书一 …… 此处隐藏:441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