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写的意义,认为写日记没用,或者不知道要写什么,因此会觉得持续写日记是一件很沉闷和困难的事情。但是当大多数优秀和卓越的人都告诉我们,他们每天都有写日记时,你是否也想写日记了呢?那日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该怎么写呢?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持续写下去呢?
作者佐藤传是日本明治大学文学系的毕业生,他主持的一个实现自我的学习空间“创造教育研究所”迄今为止已有25年历史,他的学生有富豪也有知名顾问,他的部分课程成为各大企业领导者和新员工的重要研习课程。而三分钟的晨间日记方法在日本引起了热烈讨论并帮助大家培养了做事的计划性、执行力、实现梦想,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今天和大家分享本书的三个重点:
忙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写日记,容易掉到事件和情绪中,会不经意间写成反省日记,不如早上起床后写,经过一晚的休息,精神更好和心情更平和,而昨天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但是早上写却比当天晚上写更有利于客观地回顾事件和描述情绪。而且也因为要早起写晨间日记,还能顺带养成早起的习惯。
作者佐藤传就是在父亲离世、夫妻离婚的那年,情绪非常低落,偶然情况下在晨间写日记发现晨间日记的诸多好处。
通过每天有目的的记录,能够积累更多的话题、拓展人脉关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模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等五大好处。另外还能在日记中做好当天的计划;将过去的经验或者回忆搜索出来,拿到当天来用!比如家人或者客户同事的重要纪念日在当天就可以计划上做点什么事情。在现在互联网的时代,搜索比起以前的纸质日记可是要便利太多了。
用九宫格来写日记,意味着,一篇晨间日记,有9个方面的内容来写,主题可以自己变换。写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将经验记录下来觉察自己的思考模式,为了让自己活在未来做该做的事情,为了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和与人链接的能力,为了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以及情绪状态。晨间日记是属于你的,所以九个格子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这里分享下我的九个模块。
第一个格:我的成功宣言和座右铭以及年度目标,为了每天提醒自己是谁和目标是什么。
第二个格:今天主题和纪念日,为了未来检索用,链接他人的信息。而写日期建议用20_0330这种方式,因为以后搜索0330就会搜索到前几年的今天自己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三个格:月度目标,我是目标感不强的人,因此提醒自己月度目标,聚焦当下,也为计划做铺垫。
第四个格:今天的6件重要的事情,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必须选择重要的事情优先做,先搬开一天中的大石头。
第五个格:财务记账,为了清晰自己的用钱习惯。
第六个格:五件感恩的幸福的事情,美好的事情要永久地记录,让自己每天从正能量开始,也学会欣赏他人和感恩生活。
第七个格:他人的故事,在和人的链接过程中,记录下他的事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八个格:灵感和金句,灵感很难再现,说的话很多但是其实可以更简练。
第九个格:健康和饮食,这是记录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身体是革命本钱。还有一个补充的格:自己当天修炼的品质和今天学习阅读的书籍,这个可以参考富兰克林的每周一个习惯。
享受变化就能培养写晨间日记的习惯,一切从简单开始。
三大原则:
1、日记不超过3分钟。简单和高效是关键,养成习惯你想写多少都可以。九宫格虽然格子多,但是你是日记的主人,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别纠结于一定要写完。我请教过很多学霸,他们说其实有时候也只是写感恩日记模块。
2、坚持每天一个地方写日记,如果是电脑就坚持电脑写,如果是手机就手机写,总之固定一个地方,关键是写真实的自己即可。
3、只写一个字也没关系。记住,习惯比写完更重要,哪怕写一个谢字,以后回顾也大概知道,这天是平和的一天吧。
七大法则:
1.写开心的感恩的事情,悲痛的事情写在沙滩上吧。
2.写日记时电脑或者手机要快速,或者起床后先开机打开软件,不然等太久就不想写了。
3.写日记前可以刷牙洗脸或者听音乐洗澡等等,总之为了养成一个习惯,开心地顺其自然地写。
4.奖励自己,比如写了一周奖励自己。
5.组团一起写,一起做一件事,彼此加油打气容易坚持。
6.写一千天,这是佛教密宗说的重要时间段,会养成终生习惯。
7.每天取悦他人,一个微笑、一个赞美、一个拥抱、一次主动的电话,都会带给身边的人幸福。
总结一下,认识自己和实现梦想需要时间和不断调整的,我们借助晨间日记这个工具,让我们养成早起的习惯,思考当天的安排,回顾昨天的事件和情绪,长期积累能够发现我们的思考模式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及盲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和身边的人链接等好处。而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看目标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所调整,相信从晨间日记开始,会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这部作品以日记的形式,以第一人称行文,通过作者、叙述者、主人公的视角,在叙述中拉远了距离,又让读者方便带入。
日记开始的序言,是用文言文的形式写的,但日记是白话文,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分析。文言文是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的代表性产物,所以文言文小序就象征当时旧社会文化秩序,作为狂人思想武器的白话文自然也就带上了反对旧社会的色彩。文言文小序的添加使得整个小说的叙事方式显示出一种复杂性,两重叙述视角构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构成了紧张、反讽的关系,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充满张力,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也创造出一种最能显示出其人生体验的独特文章结构。
文言与白话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形成的对比就如同狂人这样的启蒙斗士与这“吃人”本质的旧社会的格格不入,这样鲜明的对比也预示着文言文为代表的旧社会与白话文为代表的新社会是对立的。
日记开始第一句话就很值得品味,“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这听起来似乎是胡话,细品下来又像是最清新的实话。三十年不见月光,是不是说生下来就是黑暗呢?那见过的月光,或许是还未学习时,字里行间写满的儿时。中国人对宗教的信仰或者对统治阶级权力的信仰比起对历史的信仰来是少一些的。而历史的信仰根植于宗族里的血脉里和周围的无物之阵里。心有不甘地想看清认清,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那代价就是发狂和被发狂,然后被戕害。在狂人第一次认清事实的时候是感到精神分外爽快的,是感到全身通透的。可是随之而来他就感到需要无比的小心,连狗都要小心。然后狂人后面的日记里就细细写下了他小心的点点滴滴,写下了他看见的的月光下真真切切的一切。
结合序言,我们得知狂人后来痊愈了,他赴某地候补了,这里不得而知,他到底是真的被吃掉了,顺从了,也成了吃人的人,还是他知道要做一个真正的斗士,入世去救那些还没吃人的孩子。
《狂人日记》距今百年了,我也工作几年,年龄也正好三十,的的确确在某些深夜感到像狂人一样看见了月光,看见伤害人的无物之阵还依然存在,更看清这无物之阵是根植于人性的。看见月亮的我如狂人一般痛苦深思,一般心有不甘,特别是即将成为父亲母亲年纪,是选择“赴任”去改变现实拯救下一代,还是选择“赴任”让自己荣华富贵以保护自己的孩子,却有可能吃掉别人或别人的孩子。
我前些天散步的时候还与人说到,我是愿意做一个先行者的,并列举了几样可以由我支配但还不是现在风俗的事情,可是与我同行的人真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医生、兄弟一般,紧张之极。他的紧张让我感到孤独,孤独得从一百年前的书里才找到些安慰和勇气。
还好,看见今天这一百年来的改变,我更有勇气去看清那月光下真真切切的一切。
闲暇之余,沏一壶香茗,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书页,嗅着书香,抚着文字,还未开始细嚼,那一个个精致的小精灵便开始在袅袅的茶香中舞动了……
最喜畅游书海时的温暖感觉,那是我闲暇时最大的乐趣,有人将之称为艺术,我且称其为享受。
我读书,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更不为万斛粟,只为“听书语,悟人生”,最是林语堂先生的那句“闲适的读书艺术”!
春日的阳光下,独自躺在草坪上,风吹哪页读哪页,那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夏夜的繁星下,一人坐在院子内,一手执扇一手翻书,那是怎样的一份惬意?秋日的落叶中,闲走林荫小道上,伴着落红读书,那是怎样的一种温馨?冬夜的被窝里,半躺在床上,翻上几页的随意,那是怎样的一份享受?我以此为读书之佳境。那种抛开一切世俗烦恼,完全陶醉在另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很庆幸,自己的书柜里躺了很多名著。读《诗经》,我来到了“坎坎代檀”的江边;品《史记》,我看到了“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读杜甫,我感悟到人生的辛酸社会的动乱;品鲁迅,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民心的不安……记得有人曾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我甚是赞同,每一次品读书都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人生的领悟!
有时品着先人的诗歌,竟也感觉自己是一个游吟诗人,低头吟唱着饱经沧桑的一生;有时读着经典的小说,自己不觉着就成了书里的主角,历经着故事的开始、起伏、辗转直至落幕;就像每一次读《飘》,总能领略到郝思嘉的俏皮、风韵、坚强和执着,体悟到那种闲适小资的生活;每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都会与路遥同喜共悲,感受到人生的悲苦凄凉、社会的波澜壮阔……
甚至,有时读着读着,就好像我已拥有了一切,不仅可以走到古代和岳飞握手,和他一同呐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可以轻抚着伤痛欲绝的柳永,同他一起走过“杨柳岸”看“晓风残月”;还可以飞到国外与列夫·托尔斯泰谈马斯洛娃的纯洁,谈他那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可以跟随辛巴达拜谒所罗门的神殿,绕过巨蟒盘桓的山谷,穿过巨鲸出没的世界……
好友魏一总会戏谑地将之称为“境界”,他说,当你可以从书中读到生活时,你便成了一位长者。初闻此言,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寓意,而如今,却是再明白不过了,人生可不就是那创作家手中诞生的作品么,或佳作或拙作抑或是普普通通的作品一件!
书柜里所有的书籍中,有一本最是牵动我的心,那里面有一个人最能打动我———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曾频频让我在夜里因之难眠,为之泪流!
魏一是所有好友里最喜喊我“颦儿”的一个。他常说黛玉是含着对周遭怨恨而夭亡的,她是俗人躲之避之且狠狠蔑视的对象,她不属于她所在的那个时代,也不属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她是“天使”,根本就不该来到凡间,被我等人追慕,被那等人咒骂!
我很是赞同魏一的话语,然还是欣然接受了“颦儿”这个称呼,只因着我对黛玉的那份特殊感情,不是追慕,不是嫉妒,只是喜欢,单纯的喜欢,纯粹得没有夹杂一丝其他。或许“颦儿”在他口中更多的只是一种称呼而已,又或许其中夹杂着些许讽刺之意,但我知道,内心深处定也住着那样一个一尘不染的天使!
我是个爱做梦的女孩,若不是黛玉,我不会明白在一个没人会做梦的时代,连做梦都是一种奢侈!常常抱着《红楼梦》泪流满面,我想替林妹妹拾起那满地梦儿的碎片,然,美丽本身就让人心碎,而我,亦醉在了那样的美丽中无法自拔……流淌着鲜红的血,低诉着凄婉的哀怨,期盼着忧郁的旋律,飞不过沧海的蝶儿,折断了双翼,望着心爱的人儿,再不能偏偏起舞,于是,用一生的一次,换回生命的璀璨……
看着黛玉那渐行渐远的身影,我除了流泪,却不能为她做点什么。书籍让我感知生活的乐趣、生命的卑微,书趣让我领略人类的渺小、宇宙的浩瀚,书香让我的闲暇生活充满阳光、溢满泪水……
喜欢读书,那一首首幽怨的诗、豪迈的词,那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散文,那一部部流传百代的巨著!
读书,有隐忍的心疼,有开怀的笑声,有心灵的洗礼,更有重回现实的空虚!一如美丽的流星,划过夜空,陨落之后散落一地的梦,亦残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