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的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理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的感受。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十分积极。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些只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的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更体现在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特别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快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能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终于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己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后希望我们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8月27日,学院“爱心起航,激情飞扬”团队开展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较好成效。
据了解,该团队由人文社科部和校记者团联合举办,其中一部分记者来自新浪吉林的在我院成立的记者站,40多名志愿者都是来自学院各单位的大学生,活动以“大学生关爱单亲、留守儿童”为主题开展。
由于活动受到了新浪吉林的大力支持,并给与的大学生三百元钱的资金赞助,大学生志愿者早早地就从家返校,联系了实践基地,购买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做好准备后,走进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了解了该校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后,我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为孩子们做了简单的心理测量,依据测试结果,团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采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通过自我介绍、心理小游戏等,拉近了与孩子们间的距离,很快,大家就成了好朋友。
这些儿童都在10岁左右,大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父母长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等老人一起生活。
活动中,志愿者还为孩子们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讲解生活小常识,带着大家做了心理团体训练,并向小朋友们发放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等,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时间,大学生还走家串户,做了自我介绍后,开展了家访工作。当来到一名叫刘彤的孩子家中,志愿者了解到小刘彤因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由于近期她母亲一直向她灌输父母离异是父亲的错误所致,并经常说些孩子不能承受的话语,小刘彤的心理便开始有了阴影,加上受到不少同龄孩子的嘲笑,放学回家就躲在屋里哭,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无能为力。志愿者得知此事,马上分成几路,采取同刘彤对话、给她母亲打电话和写信、找同龄孩子聊天等办法,疏导小刘彤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前来欢送,小朋友更是拉着志愿者们的手,依依不舍地喊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啥时候还能再来啊,我们会想你们的。”
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于海军书记一直帮助大学生们开展活动,临别时激动地说:“我们的孩子很需要得到关怀和爱,吉林医药学院的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感到了快乐,真的很感谢大学生们所做的一切。”
据悉,此次活动被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浪吉林网、经济广播电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该团队还将不定期地走进小白山乡中心小学,陆续开展“爱心倾诉一帮一”成长活动。
8月27日,学院“爱心起航,激情飞扬”团队开展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较好成效。
据了解,该团队由人文社科部和校记者团联合举办,其中一部分记者来自新浪吉林的在我院成立的记者站,40多名志愿者都是来自学院各单位的大学生,活动以“大学生关爱单亲、留守儿童”为主题开展。
由于活动受到了新浪吉林的大力支持,并给与的大学生三百元钱的资金赞助,大学生志愿者早早地就从家返校,联系了实践基地,购买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做好准备后,走进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了解了该校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后,我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为孩子们做了简单的心理测量,依据测试结果,团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采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通过自我介绍、心理小游戏等,拉近了与孩子们间的距离,很快,大家就成了好朋友。
这些儿童都在10岁左右,大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父母长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等老人一起生活。
活动中,志愿者还为孩子们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讲解生活小常识,带着大家做了心理团体训练,并向小朋友们发放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等,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时间,大学生还走家串户,做了自我介绍后,开展了家访工作。当来到一名叫刘彤的孩子家中,志愿者了解到小刘彤因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由于近期她母亲一直向她灌输父母离异是父亲的错误所致,并经常说些孩子不能承受的话语,小刘彤的心理便开始有了阴影,加上受到不少同龄孩子的嘲笑,放学回家就躲在屋里哭,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无能为力。志愿者得知此事,马上分成几路,采取同刘彤对话、给她母亲打电话和写信、找同龄孩子聊天等办法,疏导小刘彤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前来欢送,小朋友更是拉着志愿者们的手,依依不舍地喊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啥时候还能再来啊,我们会想你们的。”
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于海军书记一直帮助大学生们开展活动,临别时激动地说:“我们的孩子很需要得到关怀和爱,吉林医药学院的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感到了快乐,真的很感谢大学生们所做的一切。”
据悉,此次活动被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浪吉林网、经济广播电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该团队还将不定期地走进小白山乡中心小学,陆续开展“爱心倾诉一帮一”成长活动。
为深入落实《中央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安良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一番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安良社区高度重视,为把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我社区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妇联工作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和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社区联合巾帼志愿者、有经验的教师、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组织献爱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
每年均有一定的资金确保学业正常。我社区积极回收饮料瓶、费纸,把卖到的钱作为慰问金,每半年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确定监护人员。
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老师、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老师、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五)关心、爱护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安良社区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继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推进我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深入落实《中央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安良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一番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安良社区高度重视,为把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我社区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妇联工作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和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社区联合巾帼志愿者、有经验的教师、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组织献爱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
每年均有一定的资金确保学业正常。我社区积极回收饮料瓶、费纸,把卖到的钱作为慰问金,每半年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确定监护人员。
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老师、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老师、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五)关心、爱护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安良社区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继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推进我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特别强,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要有爱心 、耐心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起,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远她。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网吧里。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校平时多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等有益的业余活动。
三、 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学生,我没有太多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适合,这样反而会影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所以应由学校来实行,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总之,我们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有所帮助,帮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特别强,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要有爱心 、耐心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起,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远她。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网吧里。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校平时多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等有益的业余活动。
三、 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学生,我没有太多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适合,这样反而会影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所以应由学校来实行,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总之,我们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有所帮助,帮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根据我校留守儿童暑期活动中心实施方案安排切实了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陶冶情操的阳光驿站、发展个性的丰厚沃土、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现总结如下:
我校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准备用一段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特别强,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起,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远她。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网吧里。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校平时多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等有益的业余活动。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学生,我没有太多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适合,这样反而会影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所以应由学校来实行,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总之,我们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有所帮助,帮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特别强,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起,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远她。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网吧里。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校平时多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等有益的业余活动。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学生,我没有太多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适合,这样反而会影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所以应由学校来实行,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总之,我们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有所帮助,帮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经常请来专家领导来校作指导,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教育治理水平。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留守儿童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留守儿童,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有教师同学关爱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我校的留守儿童在全校学生中占很大比例,这些孩子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们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不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接送孩子不方便,大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就餐,中午的这段时间除了让孩子休息好,学校组织各班同学认真阅读各种有益书籍,并争取到__流动“爱心书屋”的大力支持,大大充实了各班的图书角。
红领巾广播台开播“午间书场”栏目。每天中午11:40至12:00两名播音员利用学校广播,给全校师生读名著,这学期读完了《西游记》,并读了《成长青春励志篇》中的许多优美文章。
在孩子们爱上读书时,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读书演讲”和“诗文诵读”比赛,留守儿童们个个精心准备,在比赛中一展风采。活动的开展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热情。
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习作平台、美文欣赏、知心姐姐、生活小知识、歌曲点播等栏目,伴着轻柔的音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不仅让留守儿童们饱了耳福还懂得许多道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村两委等组织的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通过三个月的走访串户,我对本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在争取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留守儿童”、“困难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第二步、构建关爱网络。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村两委、党员、以村民组为单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以乡党委政府为带头,大学生村官为主体,村干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第三步、搭建关爱平台。一是以村级网络为平台,做一名“联络员”,开通“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每周进行一次视频交流,接受亲情关爱;二是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平台,做一名“播放员”,每月组织一次留守儿童观看励志教育专题片,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做一名“管理员”,全天候为留守儿童开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以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平台,做一名“组织员”,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文体娱乐活动。
第四步、开展关爱活动。通过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资助,积极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临时爸爸”等关爱活动,由妇联、共青团牵头,为留守儿童购买书包、文具、衣服、食品等学习生活用品,尽力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让留守儿童在帮扶和关爱下快乐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成立村级领导组、对全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
2.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
3、开展“爱心妈妈”等结对活动。
九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与学校配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领导专班。
十月份:
1.开展留守儿童庆国庆活动
2.完善结对活动、档案信息更新。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有条件开展亲情视频。
十一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结对活动。
十二月份:
1、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撰写。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年来,从1997年开始。近千万名充满理想、充溢激-情、充盈活力的青年学子,数十万支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里奔赴山乡、村寨、医院、学校,成为青年学生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方式。
最好的导师。作为信息学院的一员参加了重走长征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感受颇深.走访了一个叫流泗的小镇.本次三下乡的主要内容是乡村中学传播计算机知识,调查党对农民政策的落实情况,解工厂的发展状况.....
使我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忘不了渴求知识的那种眼神,特别是贫困的生活条件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忘不了听讲那种认真的神态....那种眼神那种神态让我看到希望.
社会的进步,和当地校长交谈中我解到这些孩子中有80%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居住或独自居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走向小城镇集体规模化,农田大量的整治规模化,涌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人们更以空前的热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所以很多孩子从7岁起就开始独立的生活,自己做饭,参加亲友的嫁娶或丧事....这样虽然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但对他性格也回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一是生活问题。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由于亲情缺失,二是心理问题。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对很多事物没有好奇心,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一部分留守学生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 .
一个人想,记得一个孩子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我考不及格,没有人管我考了第一名也没人分享我快乐...."从这篇日记中我可以看到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或许从来没有奢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时候有人来安慰,有快乐的时候有人来分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老师和社会给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注.关心他健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我家长。关心他生活,关心他心理.希望老师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学校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启发他积极性,尽可能消除他孤僻心理状态.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
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国际基础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校长。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广大的大学生朋友要积极参加留守儿童助教活动.保证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年来,从1997年开始。近千万名充满理想、充溢激-情、充盈活力的青年学子,数十万支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里奔赴山乡、村寨、医院、学校,成为青年学生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方式。
最好的导师。作为信息学院的一员参加了重走长征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感受颇深.走访了一个叫流泗的小镇.本次三下乡的主要内容是乡村中学传播计算机知识,调查党对农民政策的落实情况,解工厂的发展状况.....
使我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忘不了渴求知识的那种眼神,特别是贫困的生活条件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忘不了听讲那种认真的神态....那种眼神那种神态让我看到希望.
社会的进步,和当地校长交谈中我解到这些孩子中有80%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居住或独自居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走向小城镇集体规模化,农田大量的整治规模化,涌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人们更以空前的热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所以很多孩子从7岁起就开始独立的生活,自己做饭,参加亲友的嫁娶或丧事....这样虽然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但对他性格也回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一是生活问题。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由于亲情缺失,二是心理问题。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对很多事物没有好奇心,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一部分留守学生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 .
一个人想,记得一个孩子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我考不及格,没有人管我考了第一名也没人分享我快乐...."从这篇日记中我可以看到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或许从来没有奢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时候有人来安慰,有快乐的时候有人来分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老师和社会给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注.关心他健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我家长。关心他生活,关心他心理.希望老师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学校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启发他积极性,尽可能消除他孤僻心理状态.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
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国际基础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校长。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广大的大学生朋友要积极参加留守儿童助教活动.保证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
20xx年,镇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4月份,我镇对全镇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村以校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19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80%儿童留在家里隔代看护,20%寄托老师和亲戚看护,而隔代看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忧虑、失望;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厌学情绪严重;任性、自私、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等。
镇妇联联合中心校、团委、关工委在全镇开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涌泉镇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计划》,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目前,我镇已为11们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针对镇中心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星期2次为留守獐开放,并提供课余文化学习和组织课外活动。“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镇妇联及团委的牵头下,今年共有4名贫困留守儿童受到结对资助,每年均有一定的资金确保学业正常。我镇每半年还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联系制度。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五是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如“六一”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文化演出;柑桔节期间组织一次百名儿童画桔乡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
六是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充分利用镇内39个维权站,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受理留守儿童的咨询和救助,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二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在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
七是强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经常请来专家领导来校作指导,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教育治理水平。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留守儿童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留守儿童,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有教师同学关爱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我校的留守儿童在全校学生中占很大比例,这些孩子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们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不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接送孩子不方便,大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就餐,中午的这段时间除了让孩子休息好,学校组织各班同学认真阅读各种有益书籍,并争取到__流动“爱心书屋”的大力支持,大大充实了各班的图书角。
红领巾广播台开播“午间书场”栏目。每天中午11:40至12:00两名播音员利用学校广播,给全校师生读名著,这学期读完了《西游记》,并读了《成长青春励志篇》中的许多优美文章。
在孩子们爱上读书时,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读书演讲”和“诗文诵读”比赛,留守儿童们个个精心准备,在比赛中一展风采。活动的开展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热情。
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习作平台、美文欣赏、知心姐姐、生活小知识、歌曲点播等栏目,伴着轻柔的音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不仅让留守儿童们饱了耳福还懂得许多道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