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又称艺术欣赏,是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它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鉴赏论文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摘要:《圣经》的语言很美,很独特,用史诗一般的语言,配上巧妙、形象的各类比喻能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威慑感,令人耳目一新;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洗涤人的心灵。这正是宗教界及世界文人都大力推崇的真正原因。笔者将《圣经》中精彩的比喻修辞艺术分类呈现给读者,以满足读者的渴求,并希望读者能透过字面解其深味,宽慰灵魂。
关键词:圣经比喻语言修辞手法耶稣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的经典,是全世界销量最大的书。在__心中,《圣经》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它起初并非一本,而是由六本组成,是由许许多多不同时期、不知名的犹太人,经过漫长的1500年创作的。它历时之长、内容之谐和,令世人惊叹。其历史真实性也是经得起考证的。《圣经》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英文版、中文版、希腊文版等等,内容相同,体例上稍有差别,本文所依据的是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的中文版《圣经》。
1.《圣经》语言特色
《圣经》是一本史诗,以散文体写成。语言离不开理性,思考必使用语言。《圣经》中神的创造以言说为始。“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纪P1)《圣经》语言很美,很独特,有人称《圣经》语言为“一种劝说艺术”,其中深刻地表达了上帝想拯救人类的真情实感。为了使这种感情更真实,文章常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思想及情感。例:“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我使人生,我使人死;我损伤,我也医治”,“我耶和华凭公义召你”,“我指着自己起誓”,“信我的人,我就不定他的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这些话语读之让人震撼,好似面对面领受教诲,有真实感、威慑力和说服性。
也有人称《圣经》是人“心灵的一面镜子”。意思是人读《圣经》时,《圣经》中的话语,好像是对自己说的,其中的事,又好像是讲自己,就仿佛是你心灵的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更了解自己。而这离不开《圣经》独特的语言和独特的修辞手法。
为了更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这种感情,打动人类的心灵,书中采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比喻。《圣经》可算为比喻的集大成者。书中的比喻虽通俗易懂,却不落俗套。各类比喻一应俱全,且运用得十分高妙,用史诗一般的语言,配上巧妙、形象的各类比喻语句,能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威慑感,令人耳目一新,让人读后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洗涤人的心灵。这正是宗教界及世人都大力推崇的真正原因。
2.比喻的类型
中西修辞皆始于言语的表达、诠释和雄辩。修辞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看透各种文本的说服旨趣和意义诠释,突破其结构限制,以创造出超越文本的深层生命信念。《圣经》这部传世经典正是利用修辞,尤其是修辞中比喻这一说服性较强的手法来劝诫世人信仰上帝的。
希伯来人的民族特性和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比喻修辞极为丰富多彩,不少独特的比喻是出自希伯来人的,例:“眼中的瞳仁”“牙皮”常用于英国文学作品;而“硬着颈项”指悖逆或冥顽不化,“侧耳听”指注意聆听等,则常用于中国的文学作品。
用来打比方的喻体,在《圣经》中因为用得多了,常常被固定下来,不了解这些喻体所代的本体,会直接影响到对《圣经》的理解。例如对耶稣的比喻就至少有四种,如用“牧人”比喻耶稣,“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用羔羊比喻耶稣,“看哪!神的羔羊”;所以“替罪羊”一说即出自《圣经》。用葡萄树比喻耶稣;“最后的晚餐”一节中,用饼比喻耶稣的身体,用葡萄酒比喻耶稣的宝血。“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饭后又拿起葡萄酒说:‘这是我立约的血……’”其他常用的喻体有:以羊群比拟在一个牧者看管之下的信徒群体;以基督的身体喻教会;以泉水喻上帝;以飞鸟喻撒旦,以淫妇喻背叛的以色列各国等。
传统的比喻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等一类的喻词。《圣经》中明喻比比皆是。
例1:文士和法利赛人几乎不能忘记耶稣的话: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马太福音
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士和法利赛人这些所谓上层人物的虚伪本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之形象、贴切,揭露之深刻,可见一斑。正是那些自以为信上帝信得好的文士和法利赛人逼迫了耶稣。形象的比喻,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虚伪、丑恶本质,及其对民众信仰的迷惑。
例2:以色列倔强,犹如倔强的母牛。
以法莲好像鸽子愚蠢无知。
我要打下他们如同空中的鸟。
敌人如鹰来攻打耶和华的家。
――何西阿书
将以色列比作“倔强的母 …… 此处隐藏:2644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