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写春联的知识:写对联要对韵。比如“一年四季”对“万紫千红”,“万世岁月”对“千古江山”。
当我知道了这个有趣的知识时,我就开始回忆我曾经在书法老师家写的那些春联,看看老师教的是不是真的。结果发现,果然都是真的,这太神奇了!写春联还要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末尾字发仄音的是上联,末尾字发平音的是下联。更有意思的是于老师还教了一个特别的春联:上联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是“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春联看上去有那么多相同的字,但它们的读音却有些不同。没想到,写春联还有这么多的快乐。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自己写春联了。来到大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位子都占满了,大家都跃跃欲试,准备“动手”了。
我们先从水缸里拿出毛笔,轻轻地把笔上的水刮掉,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蘸墨,生怕滴在了漂亮的红纸上。墨是那么黑,犹如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墨是那么香,虽然没有玉兰花那般香甜,但也有它的一番独特的韵味。
我拿着毛笔不停地在红纸上挥动着,就像一只黑天鹅在欢快地跳舞。那一刻,我忽然感到非常轻松,仿佛自己就是一位大书法家。因为,在上海的时候,我一直坚持练书法。终于,今天可以大显身手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写完对联,老师同学都夸我写得好。
一旁的老师在为同学们拍照留念,写完的同学会走来走去地去看看其他人写的春联,大家都特别兴奋。最后,老师给大家拍了一张集体照,同学们都拿着自己写的春联,大家都高兴极了。马上要过春节了,我们都不用去买春联了,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在家门上更有意义。
写春联是一种传统文化,让我们继续传承下去吧!今天的写春联,真是让我难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最显眼的就是家家贴在大门上的春联。那鲜红鲜红的纸,或黑或金黄的刚劲、潇洒的字,花俏的装饰,平整地张贴在大门垛上是那样的耀眼。
春联是节日的标志,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人们的一种思想。
在我童年时代,家家贴的春联是自己写的。一进腊月,人们就把大红的纸买回来。这种纸一面红一面白,要比普通的红纸厚一些,红一些。用这样的纸写出来的春联,即美观,又结实。因为是过春节用,这对联也不是随便挥笔就写的,人们总要找一个毛笔字写得好,肚子里联语丰富的人来写。当时我二舅在村子里是大家的首选人物,他不但毛笔字写得好,而且写出来的春联最能表达人们的心情。一过腊月十五,外婆家总是挤满了写春联的人。只见二舅把饭桌放在炕中央,盘腿而坐,旁边的人把红纸按着自己想要写的春联的宽窄长短叠好,割开。一幅一幅的递给二舅。二舅便开始挥毫泼墨了。一整天,大家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对写好的春联评头论足,好不热闹。写好的人把春联一卷夹在腋下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没写好的人也不急,大家继续聊天等待。这时还会有没有写春联的人不断涌来,外婆家颇有点门庭若市的感觉。大家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奇闻趣谈,聊起来没完,说到开心时,一片欢笑声轰然而起。此时我和妹妹也常常挤在这里,凑热闹。小小的心窝里充满了快乐。
大年初一,人们走家串户拜年问好。也不乏会聊起一两句春联。我们小孩子最爱做的事就是读春联、背春联。每经过一家门口总会大声读一读贴在门口的春联,之后几个小伙伴还会凑在一起背春联,谈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有理有据;“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有声有色;“大门外山清水秀,草堂内富贵荣华”淳朴中流露着美好的向往。那时春联中出现最多的词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山秀水、花红柳绿”等。从春联中不难看出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美至真。
“祖国年年好,生活步步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了。到了90年代春联也由原来的手写,变成了印刷品,在大街上出卖。而且要比手写的更美观一些,大家只要花几元钱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春联,不用再拥挤着去写春联了,省去的一些时间,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春联是“在家创业业兴旺,出门求财财到手”。因为那时外出打工已悄然兴起,大部分人到外地去谋求发展,赚取钱财。只要少部分舍不得土地或者是没有外出门路的人仍然在家种地,养牧。不论外出也好,在家也罢,人们都期盼的是财业双收,所以春联也写得很有时代特征。
到了新世纪,春联变得更花俏了。印花的、烫金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地挂满商场、店铺。“发大财,走鸿运”成了人们的首选内容。人们在丰衣足食后,想追求更多的钱财。其次“平安,健康”的内容也很畅销。生活好了,好多人开始注重自己生活的质量,求平安,保健康,成了一种时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春联也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春联这种集文化与思想为一体的春节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毕将会赋有更新、更有时代感 …… 此处隐藏:333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