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我常对她说:“你是我的宝贝,你是我的啊!”孩子说,“我是我自己的。”每当听到这里,我就忍俊不禁,别看她小小年纪,她就有了自我意识。
是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他有独立的人格、思想、意识、操守、尊严、道义……他会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他一生下来,就具有了社会性。因此,他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性就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
想起马克思对人的属性进行这样界定:人有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其中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本能等,而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如劳动、交往和意识及其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等。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了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就不可能存在。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统一。
但人又是什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而具体的人也就是一个个体的人的社会性的生成,就是人在社会环境中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中结成的关系。人的社会性一方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也把不同时代的人区别开来。古代农业社会,其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受自然的影响很大,有很大的地域性,所以比较狭隘,近现代的前工业社会时代,其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大大促进人的社会性的发展,人性逐渐扩大化了。而当代的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其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人的本质性内涵再一次得到了解放,延长和深化。人逐渐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又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这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也是他以诗一样的语言写成的悲情缱绻的诗体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深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冲决森严的封建礼教罗网,自由地恋爱,勇敢地同居,他们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最后却以悲剧告终。伤逝——是为逝去者而伤心、哀悼,《伤逝》,充斥着浓浓的哀愁……
记得在《伤逝》中,子君这样说道:“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摆脱了封建礼教和家庭的束缚,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她是“五四”时代觉醒起来的青年。多么勇敢的子君!多么天真的子君!多么值得敬佩的子君啊!子君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坚决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她的权利!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便是她大胆反抗自古以来一直被妇女奉为圭臬的“三从四德”的宣言。
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叹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水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惟吾与子之共适。”在这里,可以说苏轼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他说的意思就是: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那么,万物的“主”究竟是谁?他说,不属于自己的,你一分一毫也拿不着。他认为,只有清风明月可取之无禁,其实,清风明月也是有主的。
因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主的。谁都是自己的主,谁都是自己的,谁也不是谁的附庸以及附属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他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一切。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在别人玩麻将时“爬格子”;你完全可以在别人看电视时去钻研业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做你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谁能干涉你?谁又有权利干涉你?那么,你就是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