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探索与研究
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以陕西3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为例
《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组
摘要加快城镇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陕西省政府选择30个镇作为重点建设镇,以此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城市化率由2005年的37.2%提高到2010年的45.7%。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量拨千斤”的作用。结合重点镇建设融资的实践,借鉴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融资经验,研究陕西在示范镇建设中的财税与金融、产业、土地等经济政策,健全和完善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是重要之举。
关键词城镇化;示范镇建设实践;财税政策;土地政策;投融资机制
加快城镇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要提高到51.5%。陕西省政府在全省选择30个镇作为重点建设镇,以此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由于财政资金有限,不能单靠财政资金的“单打独斗”,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量拨千斤”的作用。这就要求注重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引导性投资、担保补贴、融资贴息、资金奖励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投融资杠杆和渠道,启动、粘合、吸引、凝聚社会的民间资金、银行资金等,广开资金来源,形成各路资金合力支持陕西城镇化建设的格局。陕西省如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投融资、盘活资金与资源,并将其捆绑使用,促进陕西城镇建设,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以陕西省3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为例,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了几类示范镇,解析其在利用投融工具、加快示范镇建设中的探索与困惑,并借鉴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投融资的经验,重点研究我省示范镇建设中,财税政策与金融、产业、土地等各类经济政策如何相互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合力,并最终健全和完善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一、陕西省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陕西省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过程。“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各项政策推动城镇化建设,从关中2008年提出“关中百镇”到2009的107个重点镇建设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一是城镇体系基本形成。80年代以来,陕西城市由5个增加到13个,建制镇由91个增加到了907个(包括80个县城)。二是城镇化率有所提高。城镇化率由2005年37.2%提高到2010年的45.7%。三是城镇化主导经济发生了变化。城镇
4
西部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