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社交礼仪--第1章绪论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管理系:于瑞卿 E-mail:ruiqingyu@

参考教材金正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引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 关系与处世能力。 ——安德鲁〃卡内基

学习内容1、绪论 2、个人礼仪 ☆仪容 ☆举止 ☆表情 ☆服装 ☆配饰 3、日常交往礼仪 ☆见面礼仪(称呼、介绍、握手、名片、交谈) ☆通联礼仪(电话、馈赠、送花、网络、书信、题字) ☆应酬礼仪(亲缘、姻缘、地缘、业缘、友缘、求职) 4、公共礼仪 ☆出行礼仪(行路、乘车、乘机、宾馆、乘船) ☆聚会礼仪(拜会、集会、晚会、舞会、赛会) ☆餐饮礼仪(中餐、西餐、酒水、茶艺、咖啡)

学习目标 了解基本原则 掌握行为规范 形成意识 内化为习惯

第一章 绪论一、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二、现代礼仪的本质和要素三、礼仪的特征和原则 四、礼仪的功能

五、礼仪的操作

一、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一)对神灵的敬畏“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礼的繁体字 “禮”

(二)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尧舜之时,五礼兼备”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三)人际交往沟通的需要“握手礼”当传统成为一种学习对象的 时候,便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这 就是所谓的礼仪。

(四)维系封建等级差别的需要“礼与法”的关系

我国礼仪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三纲、五常”

清末鸦片战争改革开放

二、现代礼仪的本质和要素(一)礼仪的本质礼貌、礼节和礼仪的关系礼貌: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通过言谈、表情、 举止等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 修养、品质和文明程度。 礼节:通常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 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没有礼节无 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需要具体礼节。

礼仪:礼节、仪式的统称。 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 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 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三者本质上表现的是对人的尊敬、友善。

礼仪的相关概念 个人修养: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社会道德: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2001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 公民“明礼”的规定。 民俗: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 习惯形式。约定俗成习惯做法。“礼出于俗,俗 化为礼”。

(二)礼仪的基本要素主体:施礼者 客体:受礼者强调互为

主客体的互动过程。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载体:媒体、媒介环境:特定的时空条件

区别礼仪的类型 政务礼仪 商务礼仪 服务礼仪

社交礼仪 涉外礼仪

三、礼仪的特征和原则(一)礼仪的特征规范性 限定性 操作性 传承性 时效性

(二)礼仪的原则 遵守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自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敬人 “礼者,敬人也” 宽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平等

从俗 真诚 适度 沟通 互动感情要适度;语言要适度; 行为要适度;距离要适度。

换位思考,以对方为中心

社交礼仪--第1章绪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