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总还是有的,不能说它从未有过。于是为了让自己常常能感受到侍萍在时的那样一种淡淡的温馨,屋里的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而周朴园自己也要穿三十年前的旧衬衣和旧雨衣,而他最后的表白“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总是留着为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凉,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样的言语,无可否认其中的虚假和夸大,但同样也无可否认其中的依恋和怀念,起码的情感还是存在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侍萍被感动也就毫不奇怪了。但是他后来又忽然翻脸、不认帐,“冷笑”、“(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要多少钱吧!”、“(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这一系列动作和表现 我们也不会感到吃惊,因为这也是我们早已料到的。相反的,如果周朴园知道面前这个“像貌老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就是侍萍时,马上跪下来请求她留下,向她忏悔,向她倾诉思念之苦,表示他们一定要破镜重圆,更不能使人相信,让人接受,因为我们眼前的周朴园已不再是与侍萍相爱时的周朴园,三十年的生活磨练使他的一切都变了,他比从前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名誉、地位的重要,他要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周公馆的“平静”,更不愿意在儿子的面前戳穿自己三十年来的谎言,使一切大白于天下,在一份过时的爱情与现实的名利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也只能说明他的资产阶级本质,而并不能否认他的情感。
3谁导致了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是谁一定要把侍萍从当年周府赶出去的?
戏里只说周家要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我们假想,在那个旧时代,一个年轻的少爷跟一个丫环,或者一个老妈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有一段相爱的时间,是很正常的事,只有到要正式结婚的时候,才会出现问题,所以,当一个大家庭必须为自己的少爷正式地按照门第,按照封建婚姻惯例,娶一个有钱的人进来作为他正式的太太的时候,老妈子的女儿只能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做他的妾,还有就是她不忍做妾,或者不想做妾,一定想做太太,这样才会被人赶出去。如果侍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有钱人家少爷的妾,这个悲剧是不会发生的。当然,这个罪恶不一定由周朴园来承担。因为在周朴园的心目当中,侍萍早就是他的大太太了。真正掌握这个命运的也不是周朴园。 因此得出两个信息。第一,我们感到一个封建家庭的罪恶到底出在哪里?而在这个罪恶的过程当中,不仅侍萍是牺牲者,周朴园也是牺牲者。第二,只有一种可能,当侍萍不愿意把自己处于一个妾的地位,她才会被这个家庭赶出去,这个家庭不承认她,甚至也不承认她的儿子。那么,假如这个情况是成立的,我们就可以看到,侍萍的品行是非常高贵的。他们自己是相爱的,是因为社会环境、各种因素导致了这个家庭的破裂,所以周朴园心里是有深深的歉意,这种歉意结果害了他后来的两任妻子,他心里还是沉浸在侍萍的感情中。只有出于自己内心的爱情需要才会这样持之以恒地维护一种旧的生活习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这种巨大的伤痛,就没法理解周朴园,也没法了解这样一种心理。
正好那个时候鲁妈到了这个家。当周朴园看到鲁妈的时候,他脑子里就马上想起当年的情人,他当然认为自己的情人早已死去,不会想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当年的侍萍,所以他就问她,“你贵姓”;“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三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