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LED 产业链 研究
尽管MOCVD设备台数与LED产量息息相关,但从2010年年初开始则是以蓝宝石及砷化镓等衬底的数量来决定外延片出货量,通过扩大MOCVD投资来增加产能已经变得没有意义。
2008年全球蓝宝石衬底年用量仅200万片,至2009年下半年月用量就达150万片,成 长速度惊人。2009年底时全球每月需求量(2英寸)已达 250万片,这已接近当时全球蓝宝石 晶体生长总产能,供需基本平衡。以目前蓝宝石在LED外延衬底应用率达80~85%、2010全球 实际新增MOCVD机台数750台计算(平均42片机),蓝宝石衬底需求量将新增2800万片,而实 际产能只新增约1000万片,GLII预估2010全年将维持蓝宝石衬底供不应求的局面,到2011 年3季度,这种局面有可能出现缓和。
目前全球蓝宝石衬底需求仍以2英寸最大,台湾厂商也都以2英寸为主,而日本企业 大多是3英寸,韩厂则有相当比例为4英寸。GLII预计到今年底2英寸蓝宝石月需求量约在 500万片左右,2011年开始受4英寸MOCVD的影响,出货量开始显著增长,未来4英寸蓝宝石 的需求量将加大,同时2英寸的需求量将有可能出现快速下降(4英寸外延片的芯片产出量约 为2英寸的4倍)。符合成本效益的4英寸蓝宝石衬底将是未来3年LED芯片及终端照明应用产 品价格下降的主要推动力,同时芯片的产量也将成倍增长。而更大尺寸的衬底将受制于外 延及芯片加工设备,短期内不会有快速增长的状况。 截至2010年8月,位居全球前十的蓝宝石供应商亚洲占据七席,拥有57%的市场份额 。同时亚洲也是蓝宝石最大的消费地,仅台湾和日韩企业就分别用去了销量的58%和19%。
2011 LED 产业链 研究
进入2010年,蓝宝石衬底价格已经连续3个季度上涨,中、韩、台厂商大举增装 MOCVD,造成今年第4季度全球蓝宝石仍面临不小的供需缺口。根据GLII估计,供需缺口达 30%,以2寸的晶棒计算,价格从第2季的7美元上涨至第三季度的14美元,增长超过50%,而 第4季价格可能上涨到20-25美元之间。2010年造成蓝宝石缺货涨价的原因在于背光源的渗 透率迅速提升,而背光源几乎都以蓝光LED(蓝宝石衬底)加荧光粉作为白光背光源,因而造 成蓝光LED需求上升。
相比蓝宝石衬底的供应紧张,砷化镓衬底因红黄光芯片需求稳定,过去一年并没有 出现太大的价格波动。而SiC衬底因目前全球只有CREE在大批量使用,也不存在供求失衡及 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 目前以上三种衬底材料在国内均有一些研究院所在进行技术开发,但只有少量企业 在生产,而且量产规模普遍偏小,产品在品质上与进口产品仍有一些差距。其中砷化镓目 前国内大规模量产只有7家左
2011 LED 产业链 研究
右,其中中科晶电供应量较大(国内红黄光外延及芯片老大乾 照光电的唯一供应商),SiC具备量产能力的只有天富热电,中科院物理所、山东大学则在 这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
蓝宝石晶体方面,国内主要有哈尔滨奥瑞德、云南蓝晶、成都东峻、天津赛法、深 圳奥普、苏州天力、浙江巨化、扬州华夏、重庆川仪、北京国晶辉、天通股份等,工艺多 为泡生法和火焰法,多数产品以窗口材料为主,基本不具备基板的大批量供货能力。2008 年重庆四联集团收购了霍尼韦尔蓝宝石加拿大的工厂,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大尺寸规格蓝宝 石衬底的供应商,但其工厂的年产能只有50万片,供应能力非常有限。四联的此次收购尽 管弥补了国内蓝宝石加工的切、磨、抛等环节缺失的问题,但其在国内能否成功复制仍尚 需时日。
目前以上三种衬底材料在国内均有一些研究院所在进行技术开发,但只有少量企业 在生产,而且量产规模普遍偏小,产品在品质上与进口产品仍有一些差距。其中砷化镓目 前国内大规模量产只有7家左右,其中中科晶电供应量较大(国内红黄光外延及芯片老大乾 照光电的唯一供应商),SiC具备量产能力的只有天富热电,中科院物理所、山东大学则在 这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
MO源、氨气:3年内仍大部分 依赖进口
蓝宝石晶体方面,国内主要有哈尔滨奥瑞德、云南蓝晶、成都东峻、天津赛法、深 圳奥普、苏州天力、浙江巨化、扬州华夏、重庆川仪、北京国晶辉、天通股份等,工艺多 为泡生法和火焰法,多数产品以窗口材料为主,基本不具备基板的大批量供货能力。2008 年重庆四联集团收购了霍尼韦尔蓝宝石加拿大的工厂,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大尺寸规格蓝宝 石衬底的供应商,但其工厂的年产能只有50万片,供应能力非常有限。四联的此次收购尽 管弥补了国内蓝宝石加工的切、磨、抛等环节缺失的问题,但其在国内能否成功复制仍尚 需时日。
国内目前只有北京氧气厂等少数企业是唯一真正用于LED大规模实用化生产流水线 的氨生产厂,预计在今年年底,随着国内外延厂大量MOCVD设备的陆续安装到位,国产氨用 量也将大规模攀升。 MOCVD:疯狂的订单和按部就班的供货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球LED背光源需求暴涨,尤其是日韩厂商。三星及LG积极 抢占市场占有率,带动国内电视厂商纷纷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