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态旅游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三清山坚持做生态旅游的理念,但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却也在收到破坏。旅游活动中不断的踩踏和产生的垃圾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破坏生态环境。大量的植被破坏、水污染、森林采伐等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三清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本的自然风韵。所以说,生态旅游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言,与传统意义上对环境发生破坏作用的旅游并无差别。
3.2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种种原因,三清山旅游景区内乱征土地,乱砍乱伐等现象屡禁不止。例如天门附近的姐妹松的枯死,又如离三清山景区不足2公里处名叫东坳下布岭的地方,此地属三清山景区的缓冲区,但该处竟然有多达10家的青石板厂,这些厂子设备简陋,技术粗糙,严重破坏该地区的森林环境,威胁到风景区的自然风光。
3.3服务设施欠缺,服务人员素质低
三清山现有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分为三级服务接待系统,尤其是山上二级和三级接待设施。房屋破旧,食宿较差,供水和通讯状况十分不能令人满,并且缺乏一些上档次的服务设施。就连简易的登山台阶,在大雨过后也不能及时修补等都让游人失去旅游性质,重游率大大降低,甚至还会造成许多消极影响,这些都使得生态旅游者知识收益程度低,旅游满足度大大减少。
3.4景区内部结构设计欠佳
三清山有梯云岭、玉京峰、三清宫、西华台四大景区。不同景区本应针对自己的优势加大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从而进一挖掘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潜能。但目前三清山的风景区内建设了大量的现代建筑,其中宾馆就有十多个,且大多在主要风景区内。并且还有一些小型的现代建筑和娱乐设施。这些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虽然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和娱乐,但却污染了三清山的环境,破坏了三清山整体的自然美,与整个风景极不协调。因此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必须立即建立和实施,从而促进三清山风景区的科学合理发展。
3.5缺少官方正式法律的保护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但是专门针对世界遗产的法律至今仍然缺失。三清山的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三清山到现在也还没有出台两部和世界遗产保护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就连《三清山风景名胜管理条例》都是刚完成的。法律法规的严重之后对景区的发展和保护工作都是很不利的。
四、加强三清山生态旅游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平衡政府、居民、旅游者三方面的利益,实现经济、自然、社会、生态的共同发展。而作为国际级风景名胜区、全国AAAAA级旅游区、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的三清山,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为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改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4.1根据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避免破坏生态
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力问题。所谓旅游环境承载力,就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某地区的自然环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过量,可以控制资源的消耗速度,保护和保持资源,防止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避免破坏资源。就三清山风景区而言,应首先科学评估它的环境承载力,加强对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正确的游客分流法,严格杜绝超容量容纳游人的做法。虽然这样做却是会损失部分的眼前利益,但若却可以避免无法估量且无法弥补的因为旅游活动过多而造成的资源破坏所带来的未来利益消耗。
4.2 开展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旅游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在注重旅游质量的同时,加大生态环境教育,环保教育,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力度。通过边教边游,寓教于乐等方法向游客传播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科学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