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进展(3)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1.2.3复合型人工湿地

水体流态既有水平流也有垂直流。对NH3-N、TP 、COD 、BOD 、TSS、细菌总数和浊度的去除率均高达80%。

2.人工湿地的组成成分

2.1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水生植物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l1直接吸收污水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可吸附、富集重金属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2)为根区的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31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常用的植物有芦苇、水葱、美人蕉、沙蒲等。

2.2 微生物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主要是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的运输。将氧气输送到根区。在植物根系周围微环境中依次会出现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可在好氧区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常见的微生物有放线菌、磷细菌、硫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等,它们在分解有机物质、脱N除P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

3.湿地基质的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基质主要由土壤、砂和卵石等组成。基质的净化能力受气候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基质的净化功能主要有: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和生物合成作用;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降解、转化和生物的固定化作用;有机、无机胶体及其复合体的吸收、络合和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机械阻留作用;气体扩散作用。污水进入人工湿地,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可以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同时,湿地中的植物能够从废水中吸收营养物质作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源而去除污染物。根据根区法理论,由于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对氧的输送、释放、扩散作用,将空气中的氧转运到根部,再经过植物根部的扩散,在植物根须周围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达到除氮、磷等污染物的效果。有研究表明: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系统中硝化作用的发生,有植物系统的人工湿地总氮(TN)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系统对凯氏氮、氨氮,尤其是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无植物系统。用于处理湿地的植物通常是生长快、生物量大、吸收能力强的水生草本植物。

4.实际情况比较分析、

表1[7]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进展(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