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试题总结 论述题
1.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包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全面发展,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其具有了与时俱的理论品质。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新的实践同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一个新的重大理论突破,能给实践以强有力的指导,既为实践的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又能开辟新的实践领域,同时为动员最广大群众参与新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世界发展大势保持同步,不断实现创新,是古今中外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经验总结。
(3)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在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上在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的视野,做出新概括。
3.阐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这条道路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启示。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明确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与战争,经过大革命影响的地方,具有建立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引起中国革命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