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浅谈杜甫诗歌中的忧患意识
杜甫(712 一770 ) ,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不仅具有丰富而客观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性,而且具有炽热的忧国忧民,舍身利人的忧患意识。因此他的诗被后世公认为“诗史”,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
杜甫忧国忧民思想与时代紧密相关。诗人生逢安史乱前的全盛时期,目睹了危机潜藏但仍繁华豪奢的开元盛世,在安史乱中颠沛流离,亲身体验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血泪苦难,中晚年又目睹了唐王朝衰落的开始。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历史大转换时期社会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广人民群众的命运休戚与共,既是社会生活缩影,也是历史真实的写照。
下面结合部分作品略谈杜诗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
杜甫由 《 兵车行 》 开始形成贯穿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土要特征,也是其忧患意识的具体表现:车鳞磷,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用铺叙渲染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图画,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些平实的叙事语言中字字句句蕴含着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默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们的无限同情。接着把批判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