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2)

时间:2025-04-23   来源:未知    
字号:

群落调查

般来说,对于树高超过胸高部位(我国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取1.3 m处,美国取1.4 m或4.5 ft)的个体,测其DBH;反之,可测其基部直径(简称基径)。

(6)树高(tree height):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群落生长因子,既体现乔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该树种的生长能力,也是判别群落立地质量的指标,并指示森林生物量的高低。在全球尺度上,郁闭森林的地上生物量与树高之比为一常数,即10.6t·ha–1·m–1),也就是说,单位森林空间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恒定,为1.0

kg/m3(Fang et al.,2006)。这足以说明树高在群落调查中的重要性,但树高的测定较为困难,尤其在高大郁闭的森林中。因此,实践上常常只测定部分个体的树高,然后通过建立树高与DBH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由DBH估算树高。

(7)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V):也是一个重要的群落定量指标,并常用于比较不同群落间某一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它通过上述直接测度指标计算得到,并非直接测量的。

一般计算式为: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3(4) 其中,相对多度(%)=100×某个种的株数/所有种的总株数;相对频度(%)=100×某个种在统计样方中出现的次数/所有种出现的总次数;

相对优势度(%)=100×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 计算式(4)并非是重要值的唯一计算方法,它可根据群落类型和已有数据作相应的变动。如在草本群落中,可用物种的平均高度替代优势度,或相对盖度替代相对多度进行计算;在森林群落中,常常直接用乔木层的相对优势度(相对胸高断面积)来表示重要值。总之,在具体的研究中,需对重要值的计算进行定义。

1.3群落多样性及其测度

群落多样性(community diversity)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反映群落自身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多样性一般包括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α多样性表示群落中所含物种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以及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β多样性则表示物种沿环境梯度所发生替代的程度或物种变化的速率。不同群落或某一环境梯度上不同样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反之亦然。另外,在较大的地理空间上,常常用γ多样性来指示一个区域内总的物种多样性数量。表示群落多样性的指标繁多

(Whittaker,1972;Magurran,1988;马克平,1994;Spellerberg&Fedor,2001;Veech et al.,2002),建议使用如下指标测度: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