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三)学生快速浏览,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五、合作探究,研读文章(10分钟)
问题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问题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问题3、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问题4、作者认为该如何诊治这些毛病呢?
问题5、小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1.学生思考,讨论。
2.交流展示。
3.教师小结明确文章论证思路。(板书)
第一部分(1):提出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第二部分(2-4):分析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问题
根本不知 ──没有趣味──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上的短视
第三部分(5、6):论述解决欠缺文学趣味“毛病”的方法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开疆辟土”,不
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六、课堂反馈(5分钟)
(一)知识积淀
1、朱光潜:现当代著名 家、 家,他的《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2、注音、填空“知( )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出自《 》。“登东山而小鲁, ”出自《 》,其中“小”的用法是 。
3、文中谈到的“如蠢牛听琴”是由成语 转化而来的。
(二)阅读理解(根据课文回答)
4、“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生活的趣味,像死水一样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借代 D.拟人
5、本文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什么不同?
七、拓展阅读(18分钟)
1、下列两首词中你最欣赏那句?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 李璟《浣溪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2、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自圆其说。
3、教师小结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