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使用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
1.选取写景类文章作为试题阅读文本的试卷,有日趋增多的可能。阅读材料的选取,会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但会比较谨慎。
2.试题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命题会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发展,而且更加突出能力立意方面的试题。
3.常见实词的含义、常用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命题常规;内容的理解主要指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理清结构。
4.写景类文本阅读试题的特色将体现在:设置概括文章景物特点、把握作者写景思路方面的题目。当然,也要注意涉及作者思想感情与文章表达特点方面的试题。
5.从题型看,主客观兼而有之,仍然会是以主观题为主。填写题是写景类文本阅读题的常见题型。答案唯一的客观性试题将会逐渐减少,考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而答案多元化的主观性试题会有所增加。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2006·贵州遵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________ .
②下见小潭________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
④以其境过清________ .
[答案] ①砍伐 ②出现 ③大约 ④冷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二、(2007·广西南宁)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________ .
(2)往来翕忽________ ..
用心 爱心 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