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育部大纲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128学时)
第1单元 集合(10学时)
第2单元 不等式(8学时)
教育部大纲
第3单元 函数(12学时)
第4单元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学时)
第5单元 三角函数(18学时)
教育部大纲
第6单元 数列(10学时)
第7单元 平面向量(矢量)(10学时)
教育部大纲
第8单元 直线和圆的方程(18学时)
第9单元 立体几何(14学时)
第10单元 概率与统计初步(16学时)
教育部大纲
2. 职业模块
第1单元 三角计算及其应用(16学时)
第2单元 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12学时)
第3单元 复数及其应用(10学时)
教育部大纲
第4单元 逻辑代数初步(16学时)
第5单元算法与程序框图(16学时)
第6单元 数据表格信息处理(10学时)
教育部大纲
第7单元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14学时)
第8单元
线性规划初步(14学时)
3. 拓展模块
(1)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可以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安排以下教学内容,也可自行补充其他内容。
第1单元 三角公式及应用
教育部大纲
注:如果已学过了职业模块中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单元,可以不学第1单元。
第2单元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第3单元 概率与统计
(2)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条件,可开展拓展性知识讲座和相关活动。例如,举办“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应用”、“数学与文化”、“数学史”等专题知识讲座。
五、教学实施
教育部大纲
(一)教学建议
1. 教学安排建议
在保障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灵活地进行教学安排。下面提供两个教学方案,供三年制学校参考。 方案1:
基础模块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每周4学时,每学期为64学时(不含复习考试环节),共128学时(8学分)。
职业模块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内完成。每周2~4学时,共32~64学时(2~4学分),需要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学时。
拓展模块的学习由各学校自行安排,不做统一要求。 方案2:
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全部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每周5~6学时,每学期为80~96学时(不含复习考试环节),共160~192学时(10~12学分)。需要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学时。
拓展模块的教学由各学校自行安排,不做统一要求。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职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要利用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素材。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职业模块的内容,要以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为目的,筛选出与专业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能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
教育部大纲
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用书,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更好地实施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用书,帮助学生巩固、反思、检测学习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演示软件、虚拟仿真软件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学校要为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六、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对数学的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各地应根据本大纲教学要求、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