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中国的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实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
禹建立夏朝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周时期
了解汉字的演变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3、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4、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5、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商
6、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实行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同”(一)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二)施行者: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旦)(三)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四)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五)权利与义务1、权利:
①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2、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税和朝觐述职。(六)影响
西1、积极:西周前期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政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消极: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形成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二、宗法制
(一)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统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周
(二)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三)施行办法:嫡长子继承制(四)特点1、认男不认女
2、小宗必修服从大宗,等级森严3、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8~前6世纪
外国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1、多山多岛的独特地理环境,形成狭小的城邦,公民容易直接参与城邦政治,追求民主权利。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点。
2、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古希腊农业不发达,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阶层追求民主权力。
公民: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七)分封制被破坏的根源: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及诸侯在诸侯国的权力过大。
公元前770年(八)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已经能够制造钢剑
春秋末年《诗经》
1、地位: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
分。
春秋末期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4、风格:《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重农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战国时期
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战国时期“楚辞”
1、体裁: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3、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4、风格: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公元前6世纪初
公元前6世纪末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5世纪中期
了解梭伦的改革
(一)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二)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注:根据财产多寡分等级,用财产取代了血缘,是一种进步。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相当于人大常委会。废除债奴制,恢复了公民的权利。)
(三)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了解克里斯提尼改革
(一)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迸行改革。
(二)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渗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注:地域取代血缘,更是一种进步。)
(三)意义: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罗马共和国建立
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原为主要内容)
(一)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二)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委员会除外)(三)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四)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
(五)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六)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补充:雅典民主有局限性,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儿童、外邦人没有办法享受民主
了解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当然,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公民法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3、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家思想
1、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思想。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认为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战国时期荀子的儒家思想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春秋战国时期2、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民本)。
3、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一)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二)形成条件:
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三)特点:
1、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2、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经营规模很小。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一、皇帝制度(一)来历
秦王嬴政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二)权力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三)特点:皇权至上;皇权世袭;终身制。
二、中央官制
(一)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二)职能
1、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公元前221年官;
3、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三、地方政治制度
(一)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二)特点: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三)作用
①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汉初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在理论上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这个需要。
(二)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①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西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三)汉武帝的措施
1、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施行。
2、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
3、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汉
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4、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中央学校),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四)汉武帝措施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阶级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
公元前124年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东的一次伟大革命。
③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汉
察举制实行
赵过推广耦犁,出现了代田法汉代“汉赋”
1、汉朝时,楚辞盛行。
2、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3、汉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4、代表人物及作品: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汉朝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东晋北魏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隋唐(581~907年)
万民法(一)背景
1、罗马帝国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
2、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4、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二)形成过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奴隶还是不受罗马法的保护)
三世纪
认识罗马法的作用(一)维系统治:
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 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二)影响后世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2、近代时期。贺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1、魏晋以前:自发阶段,以实用功能为主
2、魏晋以来,自觉阶段,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王羲之完成《兰亭序》实行均田制使用灌钢法
九品中正制实行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
出现了曲辕犁,创制了筒车隋唐
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1、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2、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隋唐时期
3、隋唐时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4、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三教合一
隋朝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科举制形成
①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④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地方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局形成
隋殇帝时期
唐朝中期
800年843年查理曼帝国建立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逐渐形成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封建国家
诗歌繁荣
1、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盛唐时
①边塞诗高适岑参;②山水诗孟浩然、王维
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④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⑤中唐的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书法发展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
3、火药
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④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唐朝
5世纪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欧洲文化的发展受到封建神学的钳制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初年
理学兴起——程颢、程颐
1、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伦理观:“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认识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③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
1、宇宙观:理之源在于天理。
2、伦理观: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本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认识论: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
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南宋
陆九渊创立心学
1、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词的兴起
1、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2、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4、作者和作品: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柳永州《雨霖铃》
市的变迁
(一)宋朝以前,
1、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宋朝2、(市坊分开)。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3、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有时间限制)(二)宋朝时,
1、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句诗歌体现了市坊分开界限被打破)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4、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5、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元曲
1、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2、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3、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
元代
元的行省制(一)建立
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2、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3、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二)特点
元朝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三)作用
1、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13世纪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376年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1、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会导致社会动荡。
1380年2、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出现
1、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2、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
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明成祖时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织业中心明朝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
明清时期
王阳明发展心学
1、宇宙观: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明朝中期
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14-15世纪
1487年
1492年1497年1500年左右
1517年1519~1522年16世纪
一、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新增加内容)
根本原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这些工商业城市中,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救。古罗马文化遗址在意大利
二、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救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放弃宗教信仰,他们只是要求宗教世俗化,人性化,反对天主教会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
三、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删除“重要”)
①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②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把它改称为“好望角”。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3、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1497年,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欧洲开始进入近代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4、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欧洲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金(1517)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理学的批判
明清小说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4、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三园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吏》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明末清初京剧出现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2、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4、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设置军机处
1、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雍正帝时3、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1640年1687年
1688年
1689年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一)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1、创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3、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1、经典力学的创立者。
2、创立的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特点: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4、意义: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英国成为共和国。但是,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
2、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理解《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3、结果:
①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7世纪
17世纪初
1721年
18世纪60年代
一、荷兰的殖民扩张和建立海外市场
(一)进行海外贸易,被誉为海上的马车夫;
(二)组建大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
(三)抢占殖民地(17世纪失去海上霸权,被英国打败)1、在非洲,它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殖民地;
2、在亚洲,它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①,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
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二、英国殖民扩张(一)垄断性贸易公司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河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二)殖民战争
1、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
2、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遭到荷兰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3、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从法国手里获得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4、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三、殖民扩张的影响
1、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2、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3、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这种会议.因此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②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以外国人身份入主英国,不懂英语,于是他不出席内阁会议。后来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一种传统。)
③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2、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①责任制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③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前提: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资本),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市场),英国的很多商品供不应求。
3、由于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劳动力)
4、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技术)
18世纪
1785年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没有新兴二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一、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原为重要影响)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4、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附: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原因:文艺复兴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发生的。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未来社会的构想。
二、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删去及其代表作)(一)伏尔泰: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三)卢梭
“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的,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四)康德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启蒙思想家的共性:反对王权,神权,特权
都主张建立法治社会,追求政治平等,经济自由都主张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1、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4、他研制的蒸汽机除了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1787年
18世纪末至1807年1814年
1831年
1832年
一、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
1、时间: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2、宪法内容: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央内部的权力关系)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a.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b.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c.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二、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新增加内容):三权分立欧洲出现新古典主义美术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3、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新增加内容)
1、背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过程: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3、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清后期(1840~191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一)原因
1、根本原因: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二)过程:
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
3、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4、当英军用洋炮洋枪进攻镇江时,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用大刀长矛,同敌人浴血战斗。
(三)结果: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
1840~1842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四)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林则徐《四洲志》:
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2、《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3、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魏源《海国图志》
1、在《四洲志》基础上,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1842年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2、该书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1840年前后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工业革命的影响
1、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2、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例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4、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5、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6、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7、19世纪中后期,(推动了)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市场和劳动力)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受到西方的影响
(一) 鸦片战争前: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则布衣,无论服饰是否华丽,都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二) 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1、“洋布”“洋装”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2、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3、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新增加内容)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广大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起来,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1851~1864年
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再加上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848年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时间: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2、内容:
①《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②《共产党宣言》还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