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货币银行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因此,解释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早已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其实关于通货膨胀的概念在经济学上从来就争议不断,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也即成千上万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简单地说,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从技术上,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指标。若年物价总水平上涨3%,通常就被认为存在温和通货膨胀。故每当CPI超过3%的警戒线时,央行就会通过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商品价格与商品价
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在2%-3%之间)、步行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在3%-10%之间)、小跑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约在10%以上)、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达到100%以上)四种形式。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
2.7% 。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在处在爬行式通货膨胀阶段,预期会持续很长时间。
对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是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核心,现代经济学根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这四种类型。而这次通货膨胀往往是多因素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首先,外汇流入过多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老百姓的基本消费需求快达到饱和,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很低,资产价格上涨,而商品价格由于产能过剩的存在不涨或小幅上涨。消费需求增加的幅度远小于资产需求的增加幅度,从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远小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
其次,农产品供不应求,发展中国家普遍曾存在的过时的土地所有制,限制了农业投资的增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农业生产结构僵化,导致农业生产率及供给弹性低下,结果农业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工业化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涨,进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现象。
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经济国家如美国继续实行过度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贬值,因此,国际垄断组织与国际过剩流动资本结合起来故意炒作,不断哄抬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快速的上涨。这样必将引起国内的相关的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快速的上涨。
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引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若人民币升值,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会增加即对中国来说就是“限制出口,扩大进口”,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通货膨胀巨大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针对其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如果热钱的流入只是套利,损失的只是汇率。那么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热钱涌向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拉动货币需求。我国政府要么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要么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第二,稳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率很高的,企业里的存货增加,但是商店里面没人买东西。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卖方的观望有些类似于当年的情况,卖方对通胀有预期,对政策调整有预期,所以囤房不卖,买方也在观望政策,形成了滞销。这时,就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多种手段来稳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当然,政策方面也一定要坚决,政策的反复会把通货膨胀预期培养成货币政策最顽强的敌人。
第三,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粮价是百价之首,我国的物价问题,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因此,我国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减产、涨价问题不可小视。目前,不仅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在明显增加,全球粮食供需缺口也在日益扩大,此时,我国粮食供给和粮食市场必须谨慎地应对国际大环境
和国内小环境的各种挑战。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大落,要贯彻落实往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对于生产成本中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继续加大补贴投资力度进行调控,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
第四,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由爬行式通货膨胀发展成小跑式通货膨胀。我国虽然现阶段正处于爬行式通货膨胀,但也并不排除由爬行式通货膨胀转变为步行式,最后发展为小跑式通货膨胀的可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能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对经济知识的普及力度,假期没那个民众对现在经济形势的了解,防止民众盲目投资,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由计划向市场经济的演进,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在资源配置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金融自由化的进展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时常重新考察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只有很好地理解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制订科学的政策措施,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