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由于禁忌语在应用上存在一些缺陷,就促使了委婉语的出现。禁忌语和委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由禁忌而产生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汉、英两种语言在应用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禁忌语和委婉语在产生、性质、含义及社会功能上的联系及区别进行初步研究,有助于了解中西社会不同的民族心态、社会规范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禁忌语;委婉语;交际;对比
The analysis of taboo language and euphem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
Taboo is a commonly exis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nations in the world which regulates people’s language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rectly results i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So ,taboo exiting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we should avoid using offensive expression: taboo,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 the taboo words hav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application, it prompted the emergence of euphemism.As the two sides of a coin,taboo and euphemism are connected together with each own feature.The generation and the practical social function of taboos and the euphemisms in English and that in Chinese hav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as well.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 linguistics,this paper aims at a comparative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semantic concept and the social practical func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and euphemisms.
Key words: taboo; euphemism;communication; comparison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ii 目 录 ................................................................. iii 绪 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禁忌语 ................................................................ 2
1.1 禁忌的起源 ....................................................... 2
1.2 禁忌语产生的根源 ................................................. 2
2 委婉语 ................................................................ 4
2.1 委婉语的产生及原因 ............................................... 4
2.2 委婉语的使用目的 ................................................. 4
2.2.1 避讳 ....................................................... 4
2.2.2 增添语言文雅性 ............................................. 4
2.2.3 起到掩饰作用 ............................................... 5
3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关系 .................................................. 6
3.1 联系 ............................................................. 6
3.1.1 相关性 ..................................................... 6
3.1.2 可变性 ..................................................... 6
3.1.3 民族性 ..................................................... 6
3.2 区别 ............................................................. 6
4 汉英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比较 .............................................. 7
4.1 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共同之处 ..................................... 7
4.1.1 有关“生、老、病、死”的 ................................... 7
4.1.2 有关生理缺陷的 ............................................. 8
4.1.3 有关日常活动的 ............................................. 8
4.1.4 有关“性”的 ............................................... 8
4.2 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不同之处 ..................................... 9
4.2.1 有关命名和称谓的 ........................................... 9
4.2.2 有关老龄化现象的 ........................................... 9
4.2.3 有关个人隐私的 ............................................. 9
4.2.4 有关数字的 ................................................ 10
5 汉英禁忌语与委婉语存在差异的原因 ..................................... 11
5.1 宗教信仰的差异 .............................................. 11
5.2 等级观念的差异 .............................................. 11
5.3 礼貌原则的制约 .............................................. 12
结 论 ................................................................ 1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15 附 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 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这大量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各民族所共有的一种社会显现,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两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人们不愿或不能直接表达自己所想时经常诉诸委婉语的使用和禁忌语的避免。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禁忌语和委婉语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笔者发现,在前人的研究中这两种语言现象都是分别来论述的,并且很多学者倾向于英汉语言的对比,而忽视了两者本身的对比分析。因而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区分禁忌语和委婉语,例如,丁启红在她的硕士论文《解析委婉语和禁忌语之间的关系》中认为委婉语和禁忌语之间的关系是同义关系,即两者是同义词。因此,笔者对委婉语和禁忌语做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人们对这两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有一个更好的、全面的理解,并帮助人们对二者做出科学而合理的区分;另一方面,笔者想要证明丁启红的结论并不科学,事实上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远远多于两者的相同之处。通过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共同性和不同性的比较和分析,不但有利于提高本国的文化素质修养,而且使人们在实际的交际中能够得心应手,促使交际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1 禁忌语
1.1 禁忌的起源
“禁忌”一词,早在汉代就见著于史籍,《汉书·艺文志》曰:“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后汉书·朗颇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说文解字》对“禁”的解释是“禁,吉凶之忌也”,用“忌”[1]
来解释“禁”。而“忌”则是“憎恶也”。从造字法上看,“禁”从“示”,表现的是对鬼神为祸的避忌;“忌”从“心”,表现的是内心的敬畏。可见,禁忌是由于对凶险事物的害怕而禁止(禁)、讨厌、忌讳(忌)某种事物或行为。英语中的“禁忌”来自于“塔步”,英语为“taboo” 。据说是,源于1777年英国人James Cook在南太平洋的Tonga群岛,在同那里的居民接触时,发现了很多奇特的社会现象,比如某些东西只许神、国王、僧侣、酋长等特定的人物使用,而不许一般人使用;某些东西不可随便接近;某些名字和词语是绝对避讳的。凡被视为神圣或污秽之物无一不在禁忌之列,谁犯了禁忌就会招致自然力量的惩罚。那里的居民把这种现象称为“塔布”,其基本含义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意思。后来“塔布”一词逐渐进入了人类学、人种学和社会学领域,并逐渐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这一专用名词而被广泛使用。
1.2 禁忌语产生的根源
禁忌语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宗教上、风俗上敬畏的某些事物(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或禁止的某些行为(比如触摸神圣的东西或直接谈及神,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惩罚)。二是普遍同意不在公开场合讨论的话语和做的事情。
语言的灵物崇拜是禁忌语产生的根源。塔布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所谓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一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语言的灵物崇拜,是人类还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时开始的。原始社会的人们对地震、日食、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困惑、误解,与在自然力面前的无能为力。便产生了恐惧,恐惧产生了迷信,迷信则引起了灵物崇拜。人们将愿望寄予各种质地的偶像,相信它可以拯救自己,同样,此时的人们根本不可能弄清语言的本质,人们将语言所代表的实物和语言本身等同起来,认为二者有某种同一效果,即将代表祸福的词语看作祸福本身,并以为它就是祸福的根源,说了不该说的话,触怒了神灵便会遭受惩罚,应验所说的话,加之对自然现象的恐惧无助,便将二者联系起来,以为语言和风雨雷电一样,有一种超人的力量,有“语言的魔力” 。例如,旧时农村当小孩在夜间长哭不止时,便用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读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帖子贴在小孩身上,企图借助语言产生的超人力量让天皇皇,地皇皇制止他的哭声。遇到灾难,人们便不[2]
停地通过语言祈求,传递给神灵,认为救星便随祷告而来,这是一种很原始的巫术思维。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及他们的奴仆便有意识地利用下层人民很少接触书面
语,而赋予其“超人”的性质,作为巩固自己统治、愚弄民众的武器,这也更加剧了人们原有的敬畏心理,而对这些词避而远之,由此也就产生了禁忌。
对于禁忌的本质,日本人类学家石川荣吉在他的《现代文化人类学》中有过精辟的论述:“禁忌不单单是社会合法的禁止,其禁忌的根源还可以从自然的神力中去寻找,对人类包含危险,人们极力不让这种危险发现自己,而小心翼翼地对待超自然的神力。所谓禁忌,就是为了不让超自然的神力发出危险的信号,也可以说是防御装置。”这些说明禁忌包括社会的禁忌、法的禁忌和神力的禁忌,即包含着崇拜物禁忌,而禁忌语就是把语言看作神秘力量,人们不能使它和超自然的神力发生错误交往,否则就会触霉头。说到底,禁忌语是人们对自己幻化出的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消极的回避,于是也就产生了有关神灵、死亡、灾祸、不吉利等词语的避讳.
2 委婉语
2.1 委婉语的产生及原因
有了“禁忌”,并不意味着我们凡是禁忌的事都不能讲,而是我们应该用别的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因为有些场合是无法回避的,于是就产生了“委婉语”。所以可以说委婉语是由“禁忌语”培育,雕琢而成。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委婉语是一种比较[2]
流行的比喻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委婉语广泛用于工作、报纸、杂志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另外,委婉语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委婉语和禁忌语对学好语言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主要来自中产阶级,贫苦的人们处于社会底层,文化低,没有条件和时间来进行细致的推敲。人们为了遵守社会交际规则,寻求改善自身的状况,提高自己的地位,在语言上既要力求美化自己,又要做到不刺激和伤害别人,这就构成了产生委婉语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的提高,人类自然地追求语言文明,委婉语能掩饰人们通常不愿意接触的一面——令人不愉快、厌恶甚至害怕的东西,他们又可以把一些叫人尴尬或让人丢面子的事情隐藏在可以为人们接受的语言外衣里,而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所以说这就是委婉语出现较多、发展较快的社会原因。
2.2 委婉语的使用目的
无论是在写作还是在说话中修辞都是一种工具,而委婉语作为一种比喻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想使用这种语言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在现实的表达中,我们使用委婉语就是想突出它的目的性,或者是想表达一种语用效果。使用委婉语交际有以下三个主要目的:
2.2.1 避讳
委婉语的产生与古代社会中某些原始信仰遗存下来的语言禁忌有关。人们由于对不理解的神秘力量的恐惧而形成了一些消极的防范措施,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语言禁忌。为了避免想象中的不利后果,在某种场合不讲某些话,而采用避讳的说法或词语(委婉语)去代替。语言禁忌的内容多是人们生活中充满偶然的、无法把握的东西,如未来命运、生死、吉凶等。由于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或畏惧,或者因为神灵神圣不可侵犯,或者认为神灵太神奇可怕,所以使用委婉语。英语世界中的人不敢擅自使用上帝的名义,便用jeepers(天呀)和gosh(天哪)代替Jesus(耶稣或主)和God(上帝)。
2.2.2 增添语言文雅性
在语言交流中,以礼相待体现为用委婉语取悦对方以避免冒昧或非礼。有的语言学
家认为,这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礼貌原则——为照顾自己和听话人的面子所要做出的努力。例如,说人长得丑是不礼貌的,于是,把ugly(丑陋的)委婉称为plain(一般的)、plain looking(大众化的样子)或ordinary(普通的);把thin,skinny(瘦)婉称为slim或slender(苗条);把女性的fat被委婉称为plump或chubby(丰满的)等。如果语言学习者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委婉语,将委婉语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意思,就很容易犯些搞笑的错误。 [3]
2.2.3 起到掩饰作用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意义。它不仅能掩饰说话人不愿意直说的事物,而且能够文过饰非。譬如,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需要,西方媒体和军方常用一些隐晦的词语,把invasion,raid(侵略)说成military action或involvement,retreat(撤退,退却)说成redeployment(重新部署),war(战争)说成massive exchange(大规模的交火),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说成economic recession(经济萎缩),economic crolling readjustment(经济滑动的调整),economic slow down(经济放缓)等,或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来代替,很容易产生误导。 [4]
3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关系
3.1 联系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相辅相成的。委婉语只不过是所谓词汇禁忌的一种经过培育、雕琢的形式。委婉语似乎遮掩了禁忌语的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方面,但是它并不能削弱禁忌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有时甚至是“欲盖弥彰”,反而强化了禁忌的概念。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引起了人们禁忌观念的变化,而新的禁忌观念又造就了新的委婉语。
3.1.1 相关性
大量委婉语词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的事物和话题,委婉语和禁忌语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只要有忌讳存在,委婉语就不会消失。委婉语的产生主要是为了代替禁忌语,而忌讳和禁忌语的存在又不断刺激着委婉语的产生,促使委婉语的数量不断扩大。人们常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用委婉语代替禁忌语,具体地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避免伤害他人情感和自尊,引起不快,这主要与疾病、死亡、年龄、体重等忌讳有关。二是回避使用粗俗、下流等所谓不雅观的词语。 [5]
3.1.2 可变性
又称时间性,是委婉语的一大特点,这是因为一些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具有委婉的特点,再度变成禁忌语。例如“厕所”曾经是个委婉语,但时间一长,人们又把该词与“茅房”联系起来,认为该词不雅,开始讨厌它,于是又被洗手间、卫生间等新委婉语所代替。语言学家又把这种现象称为“再委婉”。
3.1.3 民族性
委婉语在代替禁忌语时具有民族性,也就是说同一事物是否该用委婉语与该事物在一个民族中是否属禁忌对象有关。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禁忌语的内容也有差别。例如,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语言中,禁忌语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特征;与之相比,中原人的禁忌语则更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来,前人的语言禁忌牢牢地沉积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在回族人群中,他们对猪有着特别的认识,他们不吃猪肉,甚至连说跟猪有关的语言也是有所避讳的。而在汉族人群中,人们对猪的理解则和他们有着显然的区别。
3.2 区别
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表现了一些差异。首先,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含义。其次,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社会作用不相同。由于禁忌语在社会中应用不方便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促使了委婉语的产生,并使得委婉语广泛应用下来。委婉语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说禁忌语,换句话说,是为了避免触犯神或人的惩罚,或者使语言有文采或为了达到掩饰的一种作用。
4 汉英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比较
4.1 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共同之处
每种文化都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的禁忌,并反映在其语言中成为一种语言现象语言禁忌随之产生。犹如冒犯文化禁忌一样冒犯语言禁忌也是相当无礼的。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们的禁忌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不例外。对于哪些是禁忌语,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相同与不同之处,对同一种禁忌语又有许多不同的委婉表达法。汉语和英语的禁忌语在“死” “生理缺陷” 以及一些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活动如“排泄” “分泌”和“性” 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4.1.1 有关“生、老、病、死”的
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经常涉及到委婉语和禁忌语。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way(有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6]
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他乡遇故知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人家不生育的是“不下蛋的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不下蛋”“无后”也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同时,也就有了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 third age, 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7]
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人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白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死亡也同样是禁忌,西方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
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 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
4.1.2 有关生理缺陷的
生理缺陷是一种不幸,特别是当着有生理缺陷的人的面直接谈论它们, 是相当不礼貌的。出于礼貌和对他人的同情, 人们谈论时都用委婉的方式。例如,“残废” 在汉语里是一个很伤人心的词, 直接用于描述一个人是不礼貌的,因而是一个禁忌语。常见的替代词是不冒犯他人且具有同情意味的词:“ 残疾”或者是“不同能力的人” 。我们不会直接说他是“聋子” ,而是“耳朵不好使”、“耳背”、“背听”、“重听” ;“秃发”称“谢顶”。再如我们熟悉的阿Q,头上有个癞疮疤,在他面前就别提近于“癞”及“懒”的音,连“光、秃、灯”也应回避。胖人面前不能提胖,应说其丰满、富态;瘦人就[8]
说其苗条、纤细。同样, 在英语里, 一个更具普遍意义更尊重人的词“disabled” 被用来代替“handicapped” 表示由于生理缺陷而患的各种疾病。 “哑巴”不能直接说这[8]
人是哑巴,而是委婉的说他“不会说话” 。
4.1.3 有关日常活动的
对于一些人类生活必须进行的日常活动, 如排泄等的禁忌与委婉, 汉英两种语言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在汉语里,旧时文人们称大便为“出恭” ,医生问病人也用“虚恭” 、“稀恭”来称排泄情况。“上厕所” 也曾是“去排粪” 、“去排尿”的常用委婉语,可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上厕所” 又变成了一个禁忌语, 其委婉语常有“上大号” 、“上小号” 、“解手” 、“去方便方便” 、“去轻松一下” 、“去卫生间” 、“去洗手间” 等等。英语里最常用的“厕所”的委婉语是“bathroom” 。另外还有“Ladie’s” 、“Gent’s”、“Men’s” 、“washroom” 、“restroom” 、“powder room” 等等。“上厕所”则委婉地说为“to go the bathroom” 、“to answer nature’s” 、“to go and wash one’s hands” 、“to do one’s hands” 等等。 [9]
4.1.4 有关“性”的
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 art of pleasure, to approach, do it, 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10]
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4.2 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不同之处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的禁忌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 但两种文化中对于什么该禁忌还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在一种文化中被列为禁忌的在另一种却不一定反之亦然。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命名和称谓、老龄、私事、某些数字等。
4.2.1 有关命名和称谓的
中国人一向有尊祖敬宗的习俗因此命名和称谓禁忌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 尤其是晚辈的名字绝对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 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否则被认为不敬长辈。晚辈称呼长辈时, 一般应以辈分称谓代替名字称谓, 如“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这类称谓明示辈份的同时也含尊敬意思。与中国人不同的是, 英语国家的人很崇拜上帝因此有许多关于上帝和宗教的委婉语。在虔诚的宗教徒面前说上帝的名字是一种无礼的冒犯行为。基督教徒不能轻易地提上帝或上帝的名字。不少正统的犹太人把“God” 写成“G—d” 。“God” 的委婉语通常是“by god” 、“goodness”。英语国家里的人们没有名字禁忌。人们常可听到小孩直呼一个比他大得多的人的名字。这[11]
种情况甚至会出现在小孩和祖父母、父母之间。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也可直呼其名,这不是不敬的表现。此外, 在家庭里, 晚辈可用父亲或祖父的名字来命名, 儿子与父亲名字相同是常有之事, 这与中国的情形大不一样。
4.2.2 有关老龄化现象的
年龄老化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生活中无法避免。不同的人对之持不同的态度。一般说来, 中国人赋予老龄有更加肯定的联想, 认为老龄与智慧关系密切, 智慧是从长期的生活和经验积累中来的。所以老年人普遍受尊敬、照顾。在称呼上,人们喜欢用“老” 字来表示尊敬,如“老干部” 。有一种称呼方式, 如“邓老” 、“叶老” 、“贺老” , 同样表示尊敬,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均适用。当然汉语也有对“老龄” 的委婉表达法, 如称老年人为“上了年纪的”或“年纪大了的。”英语国家的人对“old”老的态度与中国人的大不一样。他们对“old” 没有赋予肯定的联想而是忌讳提到它,因而与之有关的禁忌语委婉语比汉语多得多。在他们眼里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 靠近死亡。失业就其导致的不利一面。失去工作, 没有足够的退休抚恤金和亲密的家庭关系, 老龄人的晚年生活相当孤独难熬。所以“老” 不好,人们崇尚年轻。在英语国家里, 老人不叫做“the old” 或“old people”而称为“a senior citizen”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人被分别婉称为“a granda dame” 。总之,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老龄的态度各不相同。 [12]
4.2.3 有关个人隐私的
Privacy(私事)在英语国家里相当受珍视。年龄、金钱、家庭、政治、宗教信仰等均被视为个人私事不应加以询问。问一个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的年龄是失礼的。应避免问诸如私人年龄这个话题。在中国当你和老人打招呼问“您高寿”或“您多大年纪”
也可问小孩“你几岁了” 。当然 ,两个陌生人在一起时,打听别人的年龄就不恰当了。金钱问题在英语国家也是一个禁忌。人们不应打听别人的薪金或月收入, 即使家庭成员也不例外,他们认为那完全是个人私事。此外, 还应避免问别人买东西花多少钱。而在中国谈论金钱问题则很普遍。人们都愿意回答有关收入和价格等问题。家庭是中国人喜欢的话题,交际中常可听到“你结婚了吗” 、“你有几个孩子” 、“离婚了, 为什么” 等问题。但在英语国家里这些问题已涉及了私事不能询问, 如果确实对别人的家庭感兴趣必须以迂回的方式提问。在英语国家里政治和宗教信仰也属于私事范畴人们都避免打听这方面的情况。但对于中国人这些都是公开的话题,人们可以自由谈论。一般地说“Privacy affairs” 在英语国家是禁忌的话题, 在中国却是公开的。但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年轻人也逐渐接受了私事观念对别人询间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反感和不满。
4.2.4 有关数字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数字文化。同一数字在一个文化中是禁忌在另一个文化中却不一定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对跨文化交际也很有益处。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45、73、84和100。据史载过去一个45岁的人被问及年龄时会说“去年44岁” 或“ 明年46岁”避开45。传说孔子73岁死。孟子84岁死,因此人们忌说73、84。“百岁” 常用来指寿之极限。如“百年和好” 、“百年之后” 所以一个一百岁的人被问及年龄时会说“九十九岁”以讨吉祥。在英语国家里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人人都极力避开它。宾馆里没有13号房,公共汽车没有13路。“Friday” 也被认为是个不吉祥数字。因为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期巧好是号、星期五所以人们认为不吉利。这一天大家都非常小心很少外出办事。
禁忌语和与之相对应的委婉语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中。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汉英之间的禁忌语和委婉语也不例外。我们应不断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并用于指导语言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
5 汉英禁忌语与委婉语存在差异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之一,是东方国家的代表之一,与西方国家有某些相通之处,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5.1 宗教信仰的差异
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 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 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入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槃寂静”因此,关于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
5.2 等级观念的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的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的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和“敏”字时,就把它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 ,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
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
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是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 ,而皇后或者是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 。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
5.3 礼貌原则的制约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国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 ,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 。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 ,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的时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的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下面一则笑话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哪里,哪里?外国人: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语言所共同拥有的文化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等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