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甚至于有些人在党内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反对本本主义》就是毛泽东针对这一倾向批评教条主义的思想路线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以及从对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的迷信中摆脱出来、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的重大指导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毛泽东还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这篇文章正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标志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开始形成,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必须走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农村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道路,才能树立革命群众的信心,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从而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意义不仅在于它在革命的关键时期挽救了党,让中国的革命看到了新的希望,更在于它开辟了一种新的思维,给今天国家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说道:“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够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层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必须根据实情去判断,又如他在《反对本本主义》里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所以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从中国的历史渊源中寻找问题的本质在什么地方,发掘更深层次的根本问题。
从历史渊源看,我认为中国发展一直存在(从封建社会到如今)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只是每个时期表现的程度不尽相同,但都一直阻碍着中国更进一步的发展。只有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农民的问题不彻底解决,长期看来,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看,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要解决农民的问题,要做到:
(1)立足于中国国情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之所以在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领导人民革命走向成功,其基本原因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实事求是,完全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指导实践。当年中国的情况与已有的革命相当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只有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才能夺取全国胜利。
同样,农民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抓住我国人口的多数----农民,农民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为此专门研究合理的应对方法。中国的国情依旧是农民占大多数,农村地区问题颇多。只有立足于这个实际,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民问题。 当年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后富”,我认为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的差不多了,且应该适当做调整,否则将会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社会基石的动荡。农民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梢。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人已清楚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明确把解决农民问题提上日程。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项策略贯彻得很好,真正解决了不少农民的切身问题。
(2)加强理论创新
80多年前的那次伟大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理论指导,摒弃
传统的本本主义和僵化的教条主义。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论”,一味的要求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这是因为,他们顽固的认为中国的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控制农村;更为致命的是他们一意孤行,只认定以往理论的指导作用,极力排斥新鲜理论的创新加入,没有发展的方法论,不能够指导他们走向胜利。目前,我们解决农民问题,也是如此。旧的理论,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新的理论一定要产生,并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指导思想。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又有:“调查的技术”、“社会经济调查”等依然值得现在借鉴的方法。
(3)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当时的革命斗争,在毛泽东看来,重点在于进行土地改革。这是正确的。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需要共产党创造出来。土地是农民的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农民是根据地的主体力量,因此,解决土地归属问题必定出现在共产党的议程之内。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实现现代化,带动城 …… 此处隐藏:75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