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第三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3.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规模日趋扩大,结构型式也日趋复杂。
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些基础,其体积达几千m3以上者已屡见不鲜,而一些超高层的民用建筑的筏式基础混凝土的体积有的竟达1万m3以上,厚度达2~3m,长度超过lOOm,这些都属于大体积混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美国混凝土学会有过这样的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裂。”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认为,建筑物的基础最小边尺寸在1~3m范围内就属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大体积混凝土自身又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因此其内部温升幅度较其表层的温升幅度要大得多,而在混凝土升温峰值过后的降温过程中,内部降温速度又比其表层慢得多,在这些过程中,混凝土各部分的热涨冷缩(称为温度变形)及由于其相互约束及外界约束的作用而在混凝土内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是相当复杂的。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 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一项国际性的技术难题,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理论成果颇多,但在工程实践中仍然缺乏成熟和实用的理论依据,一些规范和规程尚不能完全解决现实设计和施工中提出的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都较复杂,施工时应十分慎重,否则易出现质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组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模板、钢筋和混凝土工程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要逐个解决。此处着重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混凝土浇筑。
3.2结构物裂缝的基本概念
一、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裂缝的形式
结构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承受两大类荷载,有各种外荷载和变形荷载,统称为广义荷载。 第一类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载和雪载等;
第二类荷载,包括温度、收缩及不均匀沉陷等。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由以上两种荷载引起。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据统计,在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由第二类荷载(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80%~85%。而由第—类荷载(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只占15%~20%。
裂缝按其形状分为表面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上宽下窄、下宽上窄、枣棱形、对角线形、斜形、外宽内窄的和纵深的等等。
裂缝宽度在一条裂缝上是不均匀的,控制裂缝宽度是较宽区段的平均宽度。 裂缝又可分为愈合、闭合、运动、稳定及不稳定的等。地下防水工程或其它防水工程结构,在水压头不高(水位在10m以下)的情况下,产生0.1~0.2mm的裂缝时,开始有些渗漏,水通过裂缝同水泥结合,形成氢氧化钙和硫铝酸钙,生成胶凝物质胶合了裂缝,使原裂缝被封闭,裂缝仍然存在,但渗漏停止,这种现象称为裂缝的自愈现象,这种裂缝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是稳定的。 结构的初始裂缝,在后期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在压应力作用下闭合,裂缝仍然存在。但是稳定的。
结构上的任何裂缝。在周期性温差和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扩展和闭合,称为裂缝的运动,但这是稳定的运动,有些裂缝产生不稳定性的扩展,应视其扩展部位,考虑加固措施。 二、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很大,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就会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如果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升温阶段。如果此时混凝土表面不能保持潮湿的养护环境,则混凝土表面由于水份蒸发较快而使初期的混凝土产生干缩,将加剧裂缝的产生。这是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温升影响产生的第一种裂缝。
由于温升影响产生的第二种裂缝是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即当混凝土降温时,由于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 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
这两种收缩,在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拉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这种收缩裂缝有时会贯穿全断面,成为结构性裂缝,带来严重的危害。 总结过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情况,有下述—些规律:
1.温差和收缩越大、温度变化和收缩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开裂,裂缝越宽、越密; 2.基底对结构的约束作用越大,越容易开裂;
3.温度梯度越大、承受均匀温差收缩的厚度越小,越容易开裂; 4.在一般情况下,结构的几何尺寸越大,越容易开裂。 三、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升温而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混凝土成型时温度与水泥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升峰值之和。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因其自身具有保温性能,内部散热比其表面散热要缓慢得多,因此内部温度在浇筑后的一段时间里,将比其表面温度要高得多。
混凝土内部与其表面的温差如果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混凝土将不致产生表面裂缝。根据国内外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我国规范确定这个温差限值为250c。
如果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成型时温度,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或限制水泥用量,即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或者在施工时采取保温的养护措施,不使表面混凝土散热太快,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这两种措施皆可使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减小。避免产生表面裂缝。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特点
混凝土的温度取决于它本身所贮备的热能,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是浇筑温度与水泥水化热温度的总和。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混凝土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有温差存在,而结构物四周又不可能做到完全绝热,因此,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其四周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热能的交换。模板、外界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和风速)和养护条件等因素,都会不断改变混凝土所贮备的热能,并促使混凝土的温度逐渐发生变动。因此,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实际上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对温升和混凝土浇筑后的散热温度三部分组成。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尺寸没有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那样厚大,因此,裂缝的出现不仅有水泥水化热的问题和外界气温的影响,而且还显著受到收缩的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不存在承载力的问题,因此,在施工阶段,结构产生的表面裂缝危害性较小,主要应防止贯穿性裂缝;而外约束不仅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伸缩缝间距(或裂缝间距)的主要条件。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在高层建筑中,基础混凝土底板大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范畴,并且通常底板的长边一般都长达数十米,整体一次性浇注。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很高,在随后的降温过程中,底板将收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缩,由于基土对底板的约束,底板中将产生较大的结构温缩拉应力,此温缩拉应力若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底板内将产生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应核算温度应力是否会导致底板出现裂缝。若结构温度应力过大,则应调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降低内部最大温升值。
准确的计算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有一定的困难。而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相似于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升温温差,因此,可以计算混凝土浇筑后因水泥水化热的升温值来确定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
高层建筑基础混凝土底板,例如箱形基础、桩基承台和笩式基础的厚度远小于长度和宽度,如厚度小于或等于0.2倍的长度(H/L≤0.2)时,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其全截面基本为均匀受力。另外一般的高层建筑混凝土基础都是有一定宽度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以本教材只研究按二维结构计算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
假定在混凝土周围没有任何散热条件、没有任何热损耗的情况下,水泥和水化后产生的水化热量,全部转化为温升后的最后温度,称为最大绝热温升,用表示,可用下式之一计算:
Th
mc Q
Th (1 e mt)
c
(mc K F)Q
c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表4-1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
2) 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3) 混凝土表层(表面下 50~100mm 处)温度 (1) 保温材料厚度(或蓄水养护深度)
(2) 如采用蓄水养护,蓄水养护深度。
(3) 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4) 混凝土虚厚度。
(5) 混凝土计算厚度。
(6) 混凝土表层温度。
4) 混凝土内平均温度。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地基约束系数
(1) 单纯地基阻力系数 Cx1(N/mm )3,
单纯地基阻力系数 C1N/mm)
3
x
(
(2) 桩的阻力系数。
2) 大体积混凝土瞬时弹性模量。
3) 地基约束系数。
4) 混凝土干缩率和收缩当量温差 混凝土干缩率
5) 结构计算温差(一般 3d 划分一区段)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6) 各区段拉应力
7) 安全系数
3. 大体积混凝土平均整浇长度(伸缩缝间距)
1) 混凝土极限拉伸值
2) 平均整浇长度(伸缩缝间距
)
三、 混凝土热工计算 1. 混凝土热导率计算
混凝土热导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热流通过单位面积和单位厚度混凝土介质时,混凝 土介质两侧为单位温差时热量的传导率。它是反映混凝土传导热量难易程度的系数。混凝 土的热导率以下式表示
2. 混凝土比热计算
单位重量的混凝土,其温度升高 1℃所需的热量称为混凝土的比热,
3. 混凝土热扩散系数计算
四 混凝土拌和温度和浇筑温度计算 1. 混凝土拌和温度计算
混凝土的拌和温度,是指组成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经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凝土出料后的温 度,又称为出机温度,
2. 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3.4控制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控制温度裂缝,应着重从混凝土的材质、施工中的养护、 环境条件、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管理上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减少混凝土温升、延缓混凝土降 温速率、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构造设计,以达到控 制裂缝的目的。
一 混凝土材料 1. 选择水泥品种
混凝土温升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故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使混凝土减少升温。例如,优先选用等级为 32.5、42.5 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因其与同等级的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d 的水化热可减少 28%。
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的硬性规定极大地制约了材料的选择,混凝土强度不可能因为考虑到施工工作性能的优劣而有所增减,因此,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水化热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在某项对地下室墙体大体积混凝土调查的 22 项工程中,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工程共有 5 项,见表 3-10,均无出现严重裂缝,其中 4、5 号工程的外墙厚度较大(400mm),墙体延长米也较长(185m、215m),但由于选择矿渣水泥降低了水化热,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减少水泥用量
由于水泥水化热而导致的温度应力是地下室墙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且混凝土的强 度、抗渗等级越高,结构产生裂缝的概率也越高。在地下室外墙施工中,除了在保证设计 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减少水化热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 强度。实验数据表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每增(减)l0kg,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 度相对升(降)达 1℃。
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一般都很长,基础结构承受的设计荷载要在较长的时间后才被施 加在其上,所以只要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 28d 后继续增长,并在预计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 设计强度即可。据据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复算,并取得设 计和质检部门的认可后,可采用 f45、 f60或 f90,替代 f28作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这样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 40~70 kg/m3,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相应减少 4℃~7℃。
3. 选择外加剂
目前预拌混凝土使用较多,由于混凝土搅拌的生产环境比较差,混凝土通常处于高温、高湿、高粉尘、高振动的条件下,因此,必须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精确度,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混凝土。由于预拌混凝土的大流动性与抗裂性的要求有一定矛盾,所以在选择预拌混凝土时,应在满足最小坍落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水灰比。预拌混凝土由于有流动性与和易性的要求,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加,水灰比增大,水泥等级提高,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外加剂增加,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都比以往有所增加。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及等级的提高可以明显地增加强度,但需要指出的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粘结强度虽然均随抗压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它们与抗压强度的比值却随强度的提高而变得愈来愈小,因此,在裂缝控制中,决定混凝土抗力的抗拉强度(即极限拉伸)的提高不足以弥补增大的水化热所带来的复杂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地选择外加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减水剂
木质素磺酸钙(简称木钙)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并 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作用,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用量约 0.25%的木钙 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 10%左右的拌和水,节约 了 10%左右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从表 3-11 的例子可看出,混凝土中掺入木钙减水剂后,7d 的水化热略有增大,但可减小水泥用量 l0%左右,因此水化热还是降低的,并且 可以延迟水化热释放的速度,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温度应力,而且还可以使初凝和终凝的时 间相应延缓 5~8h,可大大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2) 粉煤灰
粉煤灰是泵送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显著改善 混凝土拌料的工作性能,并具有减水作用。由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效应及微珠效应,使 具有优良性质的粉煤灰(不低于二级)在一定掺入量下(水泥质量的 15%~20%)的强度还会有 所增加,包括早期强度;同时,粉煤灰的掺入可以使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收缩变形有所减 少,泌水量下降,坍落度损失减小。通过预配试验,可取得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浆用量、 提高混凝土可泵性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可以明显地延缓水化热峰值的出现,降低温度峰 值,并能改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3) 膨胀剂
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砂浆或混凝土在干燥时会产生收缩,砂浆的收缩率为 0.1%~ 0.2%,混凝土的收缩率为 0.04%~0.06%,而一般混凝土的极限拉伸仅为
0.0l%~
0.02%,其结果导致混凝土开裂,从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降低了抗渗性能。因此,在混凝土中适当地掺入膨胀剂(AEA:矾土水泥、天然明矾石、硬石膏;UEA:烧结明矾石、天然明矾石、硬石膏等)置换相同质量的水泥,使其吸收部分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在混凝土中产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生0.2~0.7MPa 的膨胀自应力,从而使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抵消由于干缩而产生的拉应力, 避免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后期抗压强度,达到混凝土结 构本身抗裂防水的目的。在施工中,合理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结构自防水的同时可以 实行无缝设计、无缝施工,对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膨胀剂 AEA、UEA 在混凝土中形成膨胀物钙矾石时需吸收水,在预拌混凝土中,掺人膨胀剂会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因此,在使用时须考虑膨胀剂与泵送剂的双掺。 4) 选择粗、细骨料
(1) 含泥量。砂石的含泥量对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收缩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某些控制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在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会发现有泥块,这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结构严重开裂,因此应严格控制。
(2) 骨料粒径。在施工中,增大粗骨料的粒径可减少用水量,并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量减小,同时也相应地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了水泥的水化热,最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可能的大一些,以便在发挥水泥有效作用的同时达到减少收缩的目的。对于地下室外墙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的规格往往与结构的配筋间距、模板形状以及混凝土浇筑工艺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较高的抗压强度,应优先选用。
(3) 砂率和细度模数。在配合比中,砂率过高意味着细骨料多,粗骨料少,这对抗裂 不利。由于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除直管外,还有锥形管、弯管和软管等,当混凝土通过 锥形管和弯管时,混凝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此时若混凝土的砂浆量不足,就会产生堵管现象,因此,在混凝土的级配中,应当在满足可泵性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砂率。在选择细骨料时,应以中、粗砂为宜,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 0.38 的中、粗砂时,比采用细度模数为 2.12、平均粒径为 0.336 的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 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 28~35kg,这样就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3.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涉及面很广,包括:土方开挖、钢筋加工与安装、模板支拆、混凝土的拌制与输送、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固、混凝土表面处理与养护、施工机械的选型与布置、劳动力的投入以及进度的控制等。以下主要叙述与裂缝控制有关的施工技术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拌制与输送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大,一般可达数千立方米甚至上万立方米,因此在拌制时应尽可能集中拌制,有条件的可采用商品混凝土。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时宜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或沸石粉,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宜采用发热量较低的矿渣水泥来配制混凝土。当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浇筑时,可掺加泵送剂。
在施工场地允许时,可在临近施工地点设置搅拌站。当混凝土采用泵送时,从搅拌机至泵所在位置之间的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搅拌运输车。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 二、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固
根据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是整浇或分段浇筑。然后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和劳动力数量。常用的浇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1—5)的规定。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表1—6的规定,当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 浇筑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注:混凝土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在混凝土50~100mm深处的温度。
三、混凝土表面处理与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岩棉被、草帘等)。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进行养护。并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差不宜超过25℃。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可用普通水银温度计插入预埋于混凝土之中的测温管孔,也可采用电子测温仪或热电偶测温技术。
模板和保温层,冬期施工条件下应在混凝土表面冷却到5℃以下时才能拆除。在非冬期施工条件下,应在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15℃时才能拆除,否则应采取使混凝土缓慢冷却的临时覆盖措施。
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基层处理
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较大,而又不希望留置后浇带时,可采取措施,用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阻力系数( )的方法来实现减小温度应力的目的。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下面的垫层上表面抹平压光,再涂刷隔离剂,或者在垫层上干铺一层油毡做为滑动层。 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浇带
从结构方面看,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设置温度伸缩缝的方法控制裂缝。伸缩缝的间距波动很大,从6m到40m。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要求结构不留伸缩缝,许多工程(特别是地下工程)的渗漏经常来自伸缩缝,对伸缩缝处渗漏的治理难度又高于对裂缝渗漏的治理,所以在施工条件及施工技术均较困难的条件下,常采用临时性变形缝(即后浇带)这一有效控制裂缝的方法。后浇带的间距较小,一般为20~40m,可使施工期间激烈温差及收缩应力得到显著的释放。后浇带封闭的时间与缝两边混凝土浇筑时间的间隔越长越好,间隔时间过短将失去作用,一般不少于40d。
后浇带的填充材料可采用膨胀混凝土,也可采用比缝两边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后浇带的宽度为700~1000mm,钢筋可不断,也可断开,后者施工麻烦,但释放应力程度略高。后浇缝可留成平缝,而以留成企口缝或阶梯缝为宜。后浇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后浇缝浇筑的施工温度应低于缝两侧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且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后浇缝混凝土浇筑后,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采用“跳仓浇筑”以施工缝直接联结的方法也可有效地降低约束应力,施工缝以企口形式连接即可,这种施工工艺简单易行。
重点、难点、章节讲义
作 业: 本章小结: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发生温度变化,变化受到约束,产生约束应力或约束变形,当约束应力或约束变形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伸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可以控制的,既要考虑材料、设计、施工方面,又要考虑环境和管理方面,只有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章让学生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重点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和温度应力计算方法。通过掌握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对温度应力的计算,更好地选择温度裂缝控制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