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第28卷 第1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Jan.2009
Vol.28No.1
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
刘孔喜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 要】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难,译成标题既需生动传神、紧扣原作内容主旨,又要力求简洁凝练,还需兼顾译入语文化习惯,更重要的一点是译成标题要有文学性,具有文学审美功能。要做好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就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而这些翻译原则和方法的制定需要以上述文学作品标题的特征为依据。【关键词】文学作品;标题;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9)01-0097-05
一、引言
标题是文学作品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诗歌、散文等的标题或小说、传记等的书名总是最先映入读者视野,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即是“文眼”所在,读者于此可以见微知著。因此,文学翻译过程中,译好书名和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学翻译难,而标题、书名的翻译或许可算是难中之难。严复所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用在这里是非常合适不过了。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作过探讨。翻译家戈宝权在《漫谈译事难》一文中提到译事有五难,其中有两难就与书名、标题的翻译有关,即“翻译书名难”与“翻译事物名称难”。
[1]p570-571
也因此许多文学名著翻译时,仅书名翻译就历经“数载踟蹰”,多
次修改都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令人满意的结果,甚至书名译错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从原作创作角度来讲,一部文学作品的题名,不仅要提挈全篇,突出主旨,而且必须简洁生动,以约求丰,犹如一双显露个性的眼睛,令人一瞥便会联想翩翩。
[2]p23
作为文学艺术再创作的译作作品也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正是造成
标题、书名翻译难的原因,即因为原作标题、书名本身通常力求高度概括、精练警策,而这样的文字在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在理解和再度表达上都会给译者造成一定困难。此外,有的标题书名出自典故,译者不仅会有理解问题,或即便可以理解,也用译入语言再度表达时而难以曲尽其妙。如部分外国文学名
收稿日期:2008-11-06
作者简介:刘孔喜(1981-),男,湖北黄冈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人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著书名或书名中人名源自古典作家的一言片语或者含有宗教、道德上的涵义,仅从字面上判断很难把握准确。再有其他译者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就更不胜数了。
标题、书名难译,并非不可译。丰华瞻在《漫谈书名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书名翻译时除照字面意思译出外,不妨灵活变动处理,并举了若干译例以说明问题。黄龙在《翻译技巧指导》一书中提出了22条英语书名汉译技巧,主要是从书名标题的语言结构(包括同位语、定语从句等)、符号形式(逗号、撇号、省略号、复数、所有格等)、双关语、词类转化、多义词、直意译原则等多方面给出了翻译指导;另外他还提出了4条汉语书名英译技巧,主要就翻译时应注意抑扬褒贬、联系作者思想生平以探究其内涵、观点立场以及语词考证等方面作出了论述。
[3]p557-589[1]p373
著章认为这个译名有不妥之处,其原因是:Man-Shy的副标题为AStoryofMenandCattle(《人与牛的故事》)。它是一部中篇小说,通篇写的都是
一头小红牡牛及其伙伴们野林牛如何怕见人类,躲进大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故事。书名中的“Man”显然是它的另一常用意义mankind。因此Man-Shy应该译为《怕人》或《怕见人类》。郭著章提到的另一例就是Man-Shy的姊妹篇Dusty被译成《灰蒙蒙》,而事实上其副标题是ADogoftheSheepCountry,书中写的也主要是这条名叫Dusty的小狗的故事,因此该书名
[5]p127
Dusty音译为《达斯提》为妥。没有真正弄清楚全书内容而盲目翻译书名,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势必会造成错译误译。
翻译书名、标题名之前需通读原作全书或全文,另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通晓了全书或全文内容,译成之书名或标题才能紧扣原作中心思想,生动传神地揭示原作的内容和主旨。美国作家Fitzgerald的小说TheGreatGatsby有多种译本,如《大哉盖世比》、《永恒之恋》、《了不起的盖茨比》、《大人物盖茨比》、《大亨小传》等,翻译家金圣华认为《大哉盖世比》使人想起“盖世霸王”之类的角色,与原著主人翁Gatsby的形象大有出入;《永恒之恋》显得太浪漫、含糊,题意表现得不够明确;《大人物盖茨比》的译法略显呆板;《大亨小传》则表达了原著的本意,且对仗精简,可称佳作。
[6]p85[5]p126-127
这些都给我们进行标题、书
名的翻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除此之外,近些年
国内对有关标题、书名翻译的讨论也不少,大部分论述仅偏重某些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文学作品标题翻译的特征对翻译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做一总结和探讨。
二、文学作品标题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从形式上看,文学作品标题大多较简短,多为一个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残缺的省略句。从特征上看,文学作品标题既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超然于作品主体之外,与作品形成一种合作和对话关系。它需要整篇作品提供语境,又具有自身独立的审美要求。文学作品标题的特殊性,决定了标题翻译多方面的特征。对于作者来说,作品标题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选定的关键词,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虽然文学作品的标题一般只是一个或几个词的组合,但它是作品全部内容的高度浓缩,往往具有内扩外延,引发联想的强大功能,且往往是抽象的、象征的、多义的,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下面是对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原则与方法所做的具体探讨。
[4]p68
上述提到了由于没有彻底弄清原作内容而导
致的书名误译。除此之外,由于某些文学作品标题形式上为省略结构,或故意采用模棱两可的手法以取得某种效果,则必须通读整部作品以找出标题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从而确定译名。
(二)忠实原作标题,尽可能直译原作标题的表达形式
“忠实”标准是译界普遍认可的翻译原则之一。原作作者在确定作品标题时通常也是斟酌再三,精益求精,寥寥数字的作品标题蕴涵着作者的思考和心血;或者是很多文学作品标题本身十分具体,基本表述了作品要说的内容,表达新颖,也能吸引读者,这些情况下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要采用保留原作标题的表达形式以求“信”。翻译标题时能直译尽可能直译,其最大优点在于既保持了原题名的“原汁原味”以及整个作品的“原风原貌”,又求得了题名和正文的统一美。
[2]p24
(一)首要原则是通读原作全书或全
文,避免书名和标题的误译错译
要做好书名、标题名的翻译,译者必须做到通读原作全书或全文,真正弄懂全书或全文内容后再决定译名。郭著章曾经谈到澳大利亚名作家FrankDolbyDavison的作品Man-Shy的译名问题。Man-Shy它原先的译名是《怕见男人》。郭如西方
文学作品以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作为标题名的较多,且往往是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来揭示某种典型性格或社会问题,这类作品标题名汉译时宜采取直译,主人公的名字更加醒目,主人公的形象也更能深入读者心中。JaneEyre这部世界名著是以书中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标题的,它的汉译标题是《简·爱》,直接从原标题音译过来,其中的“爱”更是点睛之笔。这个标题可看作标题翻译中“音义兼到”的典范。小说女主人公简·爱那坚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和为爱情抗争的精神也深深扎根于读者心中。
再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TheOldManandSea直接译成《老人与海》,便是好书名了。而他的另一部小说FarewelltoArms旧译为《战地春梦》采用的是意译,但这个译名不能体现该书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主题,现在大家习惯用的《永别了,武器》这个译名是直译,更贴切地反映了书中厌战的思想。
MindsinnocentandquiettakeThatforahermitage.
[1]p374-375
IronBarsButNotaCage这个书名与上面第二行形成互文效应,英语国家读者看了后也能联想得起书中讲的内容和主人公人物形象。这样虽然经过灵活变动后译文标题与原作标题字面上不对应,但意义上却做到了忠实。
(四)发挥译语语言优势,力求译成标题简洁凝练
书名、标题的翻译通常讲究简洁凝练、简短易记。以汉语为例,表现力强,蕴涵信息量丰富,尤其是采用汉语四字成语或四字格,读来朗朗上口,更易吸引读者。如世界文学名著GonewiththeWind译成汉语后,其中一个译本仅用了一个《飘》字,且不失为佳译之一。同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DombeyandSon译成《董贝父子》,省略原标题中间的连词and,文字简洁而又无损于原义。莎剧作品如LovesLaborslost译成《爱的徒劳》或《空爱一场》,MuchAdoAboutNothing译成《无事生非》,文字上简明生动,也因此得以广为传诵。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其英文原名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字数上简洁了许多而语义内容不变。
(三)以原作主旨为“母体”,对书名、标
题作灵活变动的意译
翻译固然要做到忠实,但忠实并非刻板、僵化,不是拘泥于原文,力求字字机械对应,那样反而做不到真正的忠实。有时需要在忠实的前提下作一定的灵活变通处理,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译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译例便是将WaterlooBridge译为《魂断蓝桥》,倍受称赞,若直译为《滑铁卢桥》就容易引起误解,使人联想到与拿破仑打仗有关的比利时的滑铁卢那个地名,而事实并非如此。故“bridge”保留直译为“桥”,而将令人误解的地名改为“魂断”二字,点明了作品中幽怨动人的爱情悲歌,形象贴切地表达了原作内容,成为译界称赞的佳译。
再如《王若飞在狱中》一书书名译成英语时倘若直译便有些不妥,一是“王若飞”这个名字外国读者不熟悉,二是“在狱中”直译成“inprison”会令外国读者产生误解,以为主人公是什么盗窃犯、杀人犯等。而译者作灵活变动后译成IronBarsButNotaCage,意思是:监牢的铁栅只能关住人的身体,不能关住人的心;身在囹圄,意志不变。这一英译书名源自英国17世纪诗人RichardLovelace在内战时入狱后写的情诗“ToAlthea,fromPrison”,其最后一节的前四行如下:
Stonewallsdonotaprisonmake,
Norironbarsacage;
(五)弄清用典问题,尽量做到考证
许多作家喜欢引经据典,借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作为作品题名,从而使各种作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典故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含义,甚至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典故,而照字面
去翻译,结果造成误译。有些书名来自古典作家的一言半语,如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小说CakesandAle这个标题来自莎士比亚的剧作《第十二夜》中的一个短语。在该剧第二幕第三场有这样一句话:Dostthouthink,becausethouartvirtuous,thereshallbenomorecakesandale?原文说出这三个字时,是一种形象的语言,但如不加考证便从字面直译为“糕饼与(淡)啤酒”,那就索然寡味了,还不如译为《寻欢作乐》。
[7]p334
如海明威的小
说TheSunAlsoRises开始译成《太阳也升起》,后来改成《太阳照样升起》,后者为什么较好呢?因为它符合原名所根据的典故。TheSunAlsoRises用了一个典故,它源自《圣经·传道书》中的一段话:
Onegenerationpassethaway,andanothergen-
erationcometh;buttheearthabidethforever,Thesunalsoariseth,andthesungoesdown,andhastethtotheplacewherehearose,(一代人逝去,又一代人降临,可地球运转不息,太阳照样升起,照样落下,又慌忙赶回他那升起的家)这段话说明了人生短暂如梦,而宇宙万古如斯,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迷惘一代的心境。因此,TheSunAlsoRises改译成《太阳照样升起》比较妥当。
再如我国的著名小说《红楼梦》这个书名就很难译出,主要是因为对“红楼”的含义很难把握,无法满意地给出一个译名。故而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斯回避了这个书名,把《红楼梦》译为TheStoryoftheStone(《石头记》)。黄龙在《翻译技巧指导一书》中就指出,为了确定“红楼”二字的含义,必须从现代开始,追溯至先秦,还要比较各种不同语言的译本,权衡其得失,评定其优劣,然后再下结论。经他考证,“红楼”即“红闺”之意,系“青楼”之对,并提出书名宜译为ARed-chamberDream.这种考证功夫,于翻译用典书名是有益处的。
[3]p577-589
[5]p123
佳人》,狄更斯的名作OliverTwist被译为《雾都孤儿》,都很受中国读者欢迎,其原因就是很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文化习惯。
当然,标题翻译要遵循译入语文化习惯也得
把握一定的度,不可过头,否则会产生消极的后果。比如把小说GodFather(《教父》)译成《干爹》就有“汉化”过度之嫌。
(七)译成标题要有文学性
文学翻译固然是翻译,但重点还要落在文学性上。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不仅要具有语义信息传达功能,还要具备文学审美功能。小说书名的翻译应有“一定的文学味”,据此,宜将小说书名PolsinneyHarbour(byMaryE.Pearce)译成颇富情趣的《渔乡几度情》,而不是直译为平淡无物的
[10]p36-37
《波尔西内港》。世界名著WutheringHeights曾被译为《咆哮山庄》,“咆哮”二字难以引起人们对这种悲怆哀婉的爱情故事产生共鸣,且缺少文学色彩,也没有审美意义,与《呼啸山庄》相比虽仅差一字,但内容、风格、意境却相差巨大。还譬如莎士比亚戏剧作品AllsWellThatEndsWell按字面一一对应则可译为《结果好就一切都好》,这样的剧名毫无文采,略显刻板,难以吸引中国读者的兴趣,而根据戏剧内容意译为《终成眷属》后堪称佳译。
(六)译成标题要尽量遵循译入语的文
化习惯
翻译是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转换活动。当一部文学作品从源语转换成译语之后,由于语言材料、信息接受对象发生了变化,原作标题所蕴涵的信息及美学意义很难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译语当中。美国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TheScarletLetter被译成《红字》,杨元刚认为无法传达原作的主题意韵,汉语读者初看译文标题,很难引起和原语读者相似的联想。他还建议将TheScar-[8]p40letLetter译为《荡妇》或《天使》。然而,这两个译名,尤其是前者似乎也难以被汉语读者所接受。原作标题是一种主题象征,是有着较深层文化内涵的概括,译者直译为《红字》也是一种妥善的处理办法,其含义只能通过读者在标题与作品主旨间去慢慢品味、解读。
总之,标题翻译要尽量处理好文化因素,根据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文化习惯,调整译文表达形式,以使译文标题容易被接受。翻译家卞之琳曾明确指出,翻译书名时应顾及目的语习惯。前面提到的《王若飞在狱中》一书书名英译为IronBarsButNotaCage便是一例。世界文学名著GonewiththeWind的另一译名是《乱世[9]p25-29
三、结语
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如同全文翻译一样,很难找到完全固定、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其策略的选择也许还需视翻译的目的而定。本文依据文学作品标题翻译的特征与通常所需达到的标准对标题
翻译原则与方法略做探讨,未能详尽。且上述所列翻译原则与方法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能孤立看待。总的说来,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做到生动传神,简洁凝练,可读性强,有“文学味”,这些要求必不可少。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除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必要的技巧外,还必需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慎重对待标题的翻译。参考文献:
[1]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
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2] 王明元.漫议外国文学名著题名的汉译[J].中国翻
译,1994(6):23-27.
[3] 黄龙.翻译技巧指导[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6.
[4] 虞建华.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特征与误区[J].外
国语,2008(1):68-74.
[5] 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3.
[6] 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M].北京:中国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85.
[7] 杜承南文军.中国当代翻译百论[M].重庆:重庆大
学出版社,1994:334.
[8] 杨元刚.漫谈标题的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
1996(1):39-43.
[9] 卞之琳.普鲁斯特小说巨著的中译名还需斟酌[J].
中国翻译,1988(6):25-29.
[10]史志康.译海拾贝[J].中国翻译,1996(5):36-41.[11]曾宇钧.影响会话含义推理的文化因素[J].重庆文
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6):37-39.
[12]钟雨伶.“前景化”理论与文学翻译[J].重庆文理学
院学报(社科版),2008(4):80-85.
责任编辑:米丽娟
TranslationofTitlesofLiteraryWorks
LIUKong-x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difficultyoftranslatingthetitleofaliteraryworkliesinthatthetitleshouldnotonlyconveythegistoftheorigi-nalworkvividlyandadequatelybutalsotrytobeconciseandconformtothecultureofthetargetlanguage;moreover,thetitlecallsforliteraryaestheticeffects..Suchfeaturesofferthebasisoftheformulationoftranslationprinciplesandmethods,whichinturnshouldbeobservedintranslatingthetitlesofliteraryworks.KeyWords:literarywork;title;translation
(上接第20页)
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自觉地把自己从“节约归己”的传统道德观念上升到“节约是社会责任”、“节约为可续发展”和“节约为子孙后代”的观念,使人人都成为节能减排的参与者,人人都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受益者。参考文献:
[1] 李瑾.节能减排的利与责该如何平衡[J].科学决策
月刊,2007(10):31-32.
[2] 陈红敏.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J].经济纵横,2008(8):35-37.
[3] 曾贤刚,等.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提升地方政府执行
力[J].环境保护,2008(3):11-13.
[4] 刘颖.家庭、社区、办公室的节能减排措施[J].现代
农业科技,2008(1):216-217.
[5] 周进.高校引入“三标一体”国际标准化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8-30.
[6] 叶琳.节约型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
筑,2007(10):5-6.
[7] 韩振峰.节约教育—国外学校的做法及启示[J].素
质教育大参考文摘版,2006(11):50-51.
[8] 史秦青,等.“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学校”的调查与分析
[J].地理教育,2008(1):74-74.
责任编辑:刘定祥
TheUseforEnerge-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inCollegeswith
Tree-standards-integrationQualityManagementModel
SHAOTeng-weiXIEYun-cheng(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YongchuanChongqing402160,China)
Abstract:Fromthepointoftree-standards-integrationqualitymanagementmodel,collegesexercise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shouldholdtheconceptofconsistimprovementandthescientificwayofPDCA(Plan-Do-Cheek-Act),andsystematicallydowellinthe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inthedevelopmentofcampus,theeducationforstudentstoincreasetheirconsciousnessof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thestudents,practicefor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theculturaldevelopmentincampusfor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KeyWords:tree-standards-integration;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i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