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赏析(六册)汇编

发布时间:2024-11-12   来源:未知    
字号: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诗歌赏析汇编

七年级上册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正”字有何好处?

“正”字既有一帆风顺的意思,又有风力不大不小正好的意思,使人想见诗人在江南开阔的江面上放舟的豪迈心情。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富有哪些情趣?

①透出自然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②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③“海日”“江春”都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放在主语位置上进行突出强调。④“生”“入”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⒊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妙处。

这句诗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了。

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⒌“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 示例:“阔”字更好,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南变得渺远无际,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响亮。或“失”字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⒍请展开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表现的图景。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晚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⒎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

顺利,从3、4句可见。

⒏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该乐观、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

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

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⒈《赤壁》一诗中抒发议论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意

思是假如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⒉《赤壁》一诗以著名的赤壁之战为题材,对三国英雄的成败抒发了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你能感受其构思的独特之处吗?

作者一反众人歌颂周瑜的窠臼,质疑火烧赤壁的成功,只不过是得之于天意与偶然的机遇

而已慨叹周瑜侥幸靠东风取胜。

⒊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蕴涵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

咏怀。在赤壁一诗中,赤壁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阅读全诗,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形象

而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

由与古代战争有关的折戟引起,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

成名的机遇,兴起历史的兴亡之感。

三、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评析:“谁道人生无再少”,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

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后两句: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

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

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

点,谈谈你的理解。

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

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⒋白居易在诗中感叹蹉跎岁月,衰老自至:“听唱黄鸡与白日”,而苏轼在《浣溪沙》中呐

喊:“休将白发唱黄鸡“,你感受到他们在这两句诗中表达出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苏轼反用了白居易的“听唱黄鸡与白日”,劝诫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评析: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季,往往是草木凋零、肃杀冷清、萧条,令人伤感凄凉的。而该

诗虽是写秋,却不悲秋,而是赞秋颂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寂寥 春朝 碧霄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景象凄凉 我言秋日胜春朝 春初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推开

3填空题

自古以来,悲秋的文学作品很多,如我们学过的马致远的词 ,《秋词》这

首诗的作者深深懂得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他一反前人悲秋

的俗套着意 ,别具一格。

⒋“晴空一鹤排云上”这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谈谈你的理解。

一只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的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勇猛,大展鸿图,这只鹤冲破了秋

天肃杀氛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

⒌思考:“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

概。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⒍“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精妙在哪里?

“排”写得精妙,让人联想到白鹤奋跃高飞直冲云霄的矫健身姿,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的

乐观精神。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⒈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

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⒉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句以一个“酥”字形容雨的细滑润泽,准确点出初春小雨的特点。

B“润”字恰当地写出了春雨下得可贵及时,对滋长万物起催发作用。

C第三、四两句说一年中最美好的是早春时节,它完全胜过烟柳满城时的衰落的景象。

D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十分细致地描写了长安在初春季节呈现出的美景。

⒊“草色遥看近却无”原来为人所称道,诗人的观察之精细让人赞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歌前两句所写的美景。

示例: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

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走近去

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儿,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⒈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令飘零、离别之

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

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慌惋惜之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

艰难。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

与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

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⒊作者李白善于借自然之物歌唱浓厚缠绵的思念之情,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两句。下面李白的诗句中与之相符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B、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

C、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⒋“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字有何作用?

“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渺邈,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现出

来。

七、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⒈“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精妙在何处?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明月的光辉一起

洒落人间似的。

⒉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该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表现了蕴藉深沉。

⒊“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候和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

⒋《十五夜望月》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

吗?分析一下。

不一样。《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如“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如“低头思故乡”。《十五

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就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八、阅读下面两节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是不甚宽广。 定然在天街闲游。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⒈这首诗虚实结合,“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是实写还是虚写? 下面诗句哪一句与它写法相同( B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⒉诗人对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进行了大胆改造,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

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⒊诗歌中加点的两个“定然”、一个“定能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美好生活的坚信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

九、我们从现代诗歌中获得了太多的启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友谊的珍贵、时间的流

逝 我们在诗歌中成长。下面是冰心的小诗《弱小的草》,仔细读读看。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了世界。 ——(选自冰心《繁星 春水》)

⒈“骄傲”原本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⒉读完这首小诗,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人都要有坚定的自信,不能小瞧自己。

七年级下册

九、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⒈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D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⒉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

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十、卜算子 咏梅

⒈“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

崚嶒傲骨。

⒉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陆游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他青年及第,

好兵书,习剑术,胸怀报国之志,并始终坚持抗金,以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为己任。但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打击排挤,他屡遭贬谪。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

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⒈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⒉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中 醉里挑

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⒊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⒋概括这首词的主旨。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表现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⒌体味“梦回”“可怜”的表达作用。

“梦回”在内容结构上将现实与梦境勾连在一起;“可怜”结构上将词作内容由梦境再拉

回现实;情感上从前句情感表达的高潮跌入感情的低谷,表现出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

使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⒍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何独特性?

层层推进的构思。时间由夜晚到白天,环境由帐内到帐外,事件由点兵到杀敌,情感由深

情到豪壮到悲愤;结构独特打打破了传统双调词上下片分工行文格式,而是以前九句衬托

最后一句,形成独特的结构形式――前者追忆往事,一气贯注,未句词意陡转,画龙点睛。

十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⒈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⒉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

雅,心志淡泊。

⒊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自己遁世无争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

⒋“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十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赏析其好处。

这是全诗最耀眼的精华,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扑面而来的稻花香气中,夜行的作者联

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在他听来,群蛙齐鸣好比是在争说丰年。它从嗅觉和听觉两方

面来加以描写的,也表现了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情怀。

⒉ 写晴,作者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

月,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稻花香。

⒊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画面。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明月初升,枝上歇栖的乌鹊,象受了惊一样,清风吹着,直到半夜,树上的蝉还象在呼救

似地鸣叫。

⒋上阕每句都有声音,有哪些?

鹊声、蝉声、人声、蛙声。

十四、水调歌头

⒈“起舞弄清影”中“弄”字的传神之处,说说它好在哪里?

“弄”字意在表现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动作姿态的优美。

⒉词的上片中写到“我欲乘风归去”,接下来又说到“何似在人间”,那么作者究竟是向往

天上,还是怀念人间?你能试作分析吗?

写作此词时作者仕途失意,冷漠的现实让他产生了“欲乘风归去”这种向往天上的念头,

同时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从这里可看出处于矛盾之中。但月下随人起舞、清影随人的情景,让作者陶醉,他最终还是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美好,从

而放弃了遁世的想法。

十五、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⒈写出“咏蝉三绝”中另两首的作者和题目。

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⒉托物言志是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你能就本诗解析一下吗?

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

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

赞颂和高度自信。

十六、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⒈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

这种感情。

⒉全诗写孤雁,可为什么又要写到野鸦呢?这是什么表现手法?野鸦象征了什么?

尾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野鸦象征了那些缺乏情感,令人厌恶的平

庸无聊之辈。

十七、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话最能体现

这种感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

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八年级上册

十八、己亥杂诗

龚自珍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⒈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

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这两句诗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对

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

辞官归隐离京,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

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爱国之情。

⒊全诗抒发了诗人辞京时的情感,试分析诗中写出了哪两种心境?

辞官归隐的痛苦,心怀报国的热情。

十九、春望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木花鸟。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

头发白了,稀疏了,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以极平常语写出苦境真情,写出世人在消息隔断、久盼音讯时的内心感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哪句?家书抵万金

4.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答:“国”后加一“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

心;“草木”后缀一“深”字,画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人烟稀少的荒芜之状,令人

满目凄然。这两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

痛之情。

⒌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十个字分三层暗示“愁”,因愁而发白,因心烦意乱而搔头,白发越搔 越短少,以至于

插不上发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忧国忧家,哀愁衰老的形象。

二十、、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⒈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或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 。 ⒉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⒊“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写“自”字好,因为“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得“不畏浮云遮望眼”原因解

释不觉得绝对。

⒋诗中“最高层”有哪几层意思?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反映诗人怎样的精神?

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二十一、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⒈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为历来的诗评家所称赞。你认为这个字用得好在哪

里?

“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柔和、幽静、朦

胧、冷寂的水边夜色。

⒉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含蓄深沉地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的心境。

⒊“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

二十二、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钟”割“用得好,好在哪里?

“钟“使大自然染上感情色彩,传达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用得新奇有力,写出了泰山雄伟高俊的气势。

⒉望岳中第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分析。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望。

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什么哲理、有什么启示?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启发我们要确立敢

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十三、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⒈“无限山河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用勤

劳的双手开辟出来的,而今外族入侵,战火遍地,生灵涂炭,作者的心情无比沉痛。

⒉作者此去已抱必死之心,但抗清之志并未泯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作者面对死亡没有恐惧沮丧,而是对未来抗清斗争抱有莫大的希望,正表现作者视死如归

的爱国精神。 ⒊《别云间》中的“别”是诀别永别的意思,这首永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强烈愿望。 ⒋孟郊《赠崔纯亮》中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诗句,本诗中用此典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⒌这是一首永别故乡之作,诗题为什么不用“别故乡”而用“别云间”?

一是“云间”是作家家乡松江县的古名,二是表明他的家乡是不可征服的,三是表明他来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自天上云间,非威武所能屈者。

二十四、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千古名句,请体会它的内涵,并举例说说它

的历史影响。

①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能光耀史册;②为民族为人民为祖国为正义为真理而

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文天祥高尚的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感召了后代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

身,如明代的夏完淳,清末的秋瑾,现代的刘胡兰等。

⒉简析“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

对过去战斗经历的回忆;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点题。

⒊《过零丁洋》中最后一句与孟子哪两句名言相吻合?并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文天祥的事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拒绝降元英勇就

义。

⒋“风飘絮”比喻什么?“雨打萍”比喻什么?

由国家写到个人,连用两个比喻,“风飘絮”喻“山河破碎”,“雨打萍”喻“身世浮沉”,

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二十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风吹雨”有哪几层意思?

答:有两层意思:一是写眼前的现实生活,二是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

如同风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2.“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

“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国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思念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

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诗中哪些地方写现实,哪些地方写梦境,二者是怎样巧妙结合的?

“僵卧孤村”“ 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是写现实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写梦境的。

现实与梦境是通过“风吹雨”三个字巧妙结合起来的。

二十六、雁门太守行

⒈“压”、“摧”好在哪里?

“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壮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展

现出来;“摧”表达了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峻。

⒉“黑云”与“甲光”是否矛盾?

不矛盾。①“黑云”与“甲光”都是作者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不一定是虚写。②从云缝

中射出一缕阳光也不是不可能。

⒊“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诗人对双方收兵后战场景象的点染。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示例: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紫色。

⒋3、4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来写,这样描写战争有何作用?

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⒌“易水”与“黄金台”用典,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既交待战争地点在易水,又暗示战士们也具有荆轲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

台”表现壮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二十七、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⒈这首诗处处突出一个“早”字诗中哪些词可以表现?

例如“初”字说明 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新”说明 春季刚刚来临,

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说明野花逐渐开放,

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路蹄而已。

⒉诗中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早春景象的?

这首诗描写西湖早春景物,主要着眼于湖边勃发的生机,从动物和植物的变化分别来描写

早春景象的。 ⒊从全诗看,诗题中的“行”字是全诗的线索,“春”字为全诗的着眼点。

⒋结合颔联或颈联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西湖早春的景物特点的?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春景,“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的早春特点。“几处”“谁

家”都表现初春时分飞鸟不多。

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写野花渐开渐多,“才能没马蹄”写浅草,都 表

现出花草在早春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

二十八、夜雨寄北

⒈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李商隐__

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⒉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_何时能够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再 [话]:回叙

⒊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⒋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⒌《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⒍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

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⒎对《夜雨寄北》(李商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

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

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

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

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的谈话材料。

⒏对《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句写思念友人,欲归不得,愁苦之情跃然纸上。

B、次句写眼前景色:巴地深秋季节、夜雨深深、连绵不断、涨满秋池。景中含情,愁思深

重。

C、第三句设想日的重逢的时候,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巴山夜雨的美

景。

D、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⒐“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团聚,话巴山夜雨时的什么?

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及旅途见闻,思念亲人的种种情思

⒑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孤寂思乡(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环境,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

作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绪的。

⒒“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⒓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⒔选出赏析不当的一项( B )

A第一句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诗融情于景,表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

C诗的后两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像的境界,抒情委婉,含蓄隽永。

D诗中“期”字与“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使全诗形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⒕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指思念远方的的妻子,渴望相聚,后泛指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⒖“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仅仅是指池塘里的秋雨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还有诗人思归念亲的痛苦。

二十九、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1、“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文学

2、题目为“论诗”,你认为作者对于诗歌创作提出了怎样的见解?

作者从李杜的诗已“不新鲜”,提出诗歌创作应推陈出新,表现出时代精神,反对泥古不

化,不求进取。

3、诗中说李杜的诗“至今已觉不新鲜”,你认为作者对李杜的诗是否有贬低之意?

作者没有贬低之意,他首先肯定李杜诗篇“万口传”,突出他们的诗成就大地位高,诗人

只是借以说明人类历史总是要在人才辈出、不断创新中发展的这个道理,每个时代的文学

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4、你读了《论诗》后有些什么感受?

风流人物不断涌现,我们也应有这种进取意识,以图“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⒈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⒉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

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

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⒊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首联、颔联低沉,颈联、尾联高昂,前后形成鲜明对

比。

⒋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飞驰而过;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

旧争春。

含义:预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 必将发展起来,社会进步,

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⒌“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流露出诗人孤寂凄凉、辛酸伤感的心情;痛苦而孤寂。

⒍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用典,历史人物向秀、王质。描写诗人长期遭弃被贬,宦海漂泊,历尽坎坷,昔日旧友天

涯海角,人事俱非的凄凉景况,抒发了诗人对昔日朋友的无限怀念和自己久别归乡的浓郁

辛酸,悲痛惆怅之情。

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典故“闻笛赋”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典

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也暗示了自己被贬的时间太久。

⒏说说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点明酬赠的题意,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长精神”三字向

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⒐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低沉愤懑 ,后四句 高昂乐观 ,前后

形成鲜明对比。

三十一、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

衡阳雁去无留意。 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⒈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答 : 睡觉

⒉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⒊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

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⒋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

感情浓郁。

⒌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

守的艰辛。

⒍请用现代汉语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述成一幅画面,并赏析其妙处。

(描述)群山连绵,像屏障一样,太阳西沉,暮霭苍苍,烟雾迷茫,一座孤城的城门紧闭。

(妙处)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的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

抒情作铺垫。

⒎词的上阕重在写景,作者巧借一个“异”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寒苦,战事吃紧,戒

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⒏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泪”字,表现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

难成的哀伤。

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千古戍边将士的真实写照,请你谈谈你的感受。

这是千古戍边将士命运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三十二、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⒈“东风无力百花残”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

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

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⒉“夜吟应觉月光寒”一句中“应”字有什么好处?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

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⒊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

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

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中歌颂爱情的至死不渝,在现实生活中,它

早已超越了爱情范围。想一想,“到死”的“春蚕”,“成灰”的“蜡炬”可以用来赞颂哪

些人?

对理想、对信念、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人,如教师、科研工作者等。

⒌尾联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运用典故“蓬山”“青鸟”表达了诗人希望他们互递信息的美好愿望。

三十三、天净沙 秋思

⒈请用现代汉语将“枯藤老树昏鸦”描述成一幅画面。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要秋风中瑟瑟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正回巢栖息。

⒉ 同是写秋,本诗和《秋词》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是悲秋,表达的是诗人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⒊“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

乐景写哀景,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⒋这首元曲中“枯藤”一词点明了季节,照应了题目中的“秋”字。

⒌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秋郊夕照图

⒍这首诗情景交融手法运用的很出色,说说你的理解。

这首诗以九组物象写出了秋的悲凉和寂寥,尤其是“枯、老、古、西、瘦”等形容词的运

用,很好地和后文的“夕阳”“断肠人”映照,表现出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苦。整幅画

面,做到情与景的交融、统一。

三十四、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⒈“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

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 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国之思。

⒉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

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⒊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示例:“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

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三十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⒈“建安骨”是一种什么文风?这里是在赞美谁?

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风刚健,辞情慷慨,后世称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为“建

安风骨”,诗中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对李白的所为,你是如何看待的?

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

另一种超脱,逃避现实虽然不是他的本愿,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

放纵的性格,都是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⒊按要求填空。体现想像丰富、联想奇特、风格豪放特色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流露出作者消极出世情结的诗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与此句表露的情结完全相反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上册

三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

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

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⒈.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

⒉.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壬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⒊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

体 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氛围 ;二是烘托出诗人 暗淡愁惨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⒋.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赏析(六册)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