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
一、时辰药理学概述
1.生物节律性:
人的一切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激素与酶的合成、分泌、释放,物质代谢等,无不遵循严格的时间程序,以突发式或脉动式周期性地进行。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机体在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2.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
3.人体病理变化节律性:
4.时辰药理学:
也叫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一门科学,从时辰的角度研究生物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药物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时辰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用药考虑到时间因素,即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期把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开,使疗效最好而毒副作用最低。
二、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时间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
1.药物吸收的时间性差异
人体对多数脂溶性药物以早晨服用较傍晚服用吸收快。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一天服用一次时,尽量选在晚上给药。
硝酸异山梨醇酯:早晨给药其达峰时间显著短于傍晚给药。
2.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分布的时间性差异
(1)苯妥英钠或丙戊酸在人体内2AM~6AM血浆游离药物最高。
(2)安定和卡马西平在早晨游离药物含量最低;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高值在下午,最低值在早晨。
3.药物代谢的时间性差异
动物研究表明,肝、肾、脑等器官中很多酶活性呈昼夜节律性,与药物反应方面的差异有关。
(1)健康人仰卧位肝血流量呈昼夜节律性,8AM肝血流量最高.
(2)咪哒唑仑人体血浆清除率在早晨最高。
(3)安定和N-去甲基安定在9AM水平较高。
(4)吲哚美辛代谢产物甲基吲哚美辛在8PM服后含量最高。
4.药物排泄的时间性差异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尿pH和肾小管重吸收等肾功能具昼夜节律性,在相应活动期肾功能较高。
(1)苯丙胺的人体肾排泄在清晨最大。
(2)亲水性药物(如阿替洛尔)的肾排泄活动期较快。
(3)顺铂于6AM给药,肾排泄增加。
三、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时间与药物毒性的关系)
许多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激素、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对于机体的毒性作用大小都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即时间毒性。
(1)普萘洛尔(心得安)黑夜注射其毒性比白天强;
(2)环磷酰胺在7AM给药致畸作用最强,而1AM最弱;
(3)氮芥致畸作用则以7PM最强,7AM为最弱。
四、利用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
药物的时间治疗:根据药物作用的时间规律,结合病人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节律,选择最佳时间给药。
1.皮质激素类药物
给药时间:清晨一次给药。
给药原理: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昼夜节律性,早上6~8点是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的高峰期,然后逐渐下降晚上10~12点处于低潮期。在分泌高峰期一次给予全日皮质激素总剂量,不但可以增强其疗效,而且减少了对机体内源性分泌的抑制。
2.平喘药:茶碱缓释片、孟鲁司特等
给药时间:在睡前服用1次(午夜给药效果最佳)。
给药原理: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2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
3.抗组胺药:赛庚啶
给药时间:早晨用药。
给药原理:赛庚啶早上7点服用疗效可维持15~17小时,而17点服用药效仅维持6~8小时。
注意:抗组胺具有嗜睡副作用,驾驶人员和高空作业人员还是应该睡前服用。
4.他汀类降脂药
给药时间:晚上服药。
给药原理: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
5.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给药时间:早上给药。
给药原理: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7AM服药,血药浓度高,达峰时间短;而7PM服药则血药浓度低,达峰时间长。
6.抗肿瘤药
(1)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时8~11点给予最大剂量,20点~23点给予最小剂量;两种抗癌药物先后顺序给予。
给药原理:按照癌细胞增殖周期各期对抗癌药敏感性差异给药(阿糖胞苷作用于肿瘤细胞S期,抑制DNA合成);
(2)两种抗癌药按先后顺序给予,如先用长春新碱6~24小时后再用环磷酰胺。 给药原理:两种抗癌药按先后顺序给予,一种药物杀伤增殖周期的癌细胞,而处于延长期的细胞群大进入增殖周期,使得第二种药能够更多地杀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