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赢在起点】2014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16)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31.D【解析】桦树和云杉属于两个物种,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种间竞争。

32.C【解析】人们保护藏羚羊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33.C【解析】从图示看出,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A与B之间不属于捕食关系;③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⑧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化石燃料燃烧过程造成的。

34.C【解析】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3点即k1/2之后;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最少即S1点时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即k1/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为k1/2即S3点,(K-N)/K值为0.50时.

35.A【解析】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气候条件的改变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达到b点时环境阻力即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

36. C【解析】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比如马驴能够交配,但是后代骡子不可育,马和驴就是两个物种。

37.【解析】 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C

38答案:C

39答案:D

40【解析】 甲为生产者,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故A错误;从图解中可知,由甲到乙的传递效率是200/(200+875+175)×100%=4/25,由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30/200)×100%=3/20,若丙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1÷(3/20)÷(4/25)≈42(kg)。

答案:B

41【解析】 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动物个体的数量会减少,个体的体积会增大,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例如树上的昆虫与树之间的关系。

答案:D

42答案:C

43【解析】 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

答案:A

44【解析】 该模式图表示碳循环,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故B错。

答案:B

45【解析】 该群落只有3个营养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该群落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以及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不到10%。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赢在起点】2014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