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趋视之,骨已折矣。女笑曰:“秃奴破戒,宜受此苦。”因请卫角,卫遽飞剑及之。女笑不言,从容向侍婢取剑相迎,纵横挥霍,顷之,但见寒光万道,莫辨女影。卫方欲尽技敌之,女忽收剑曰:“君胜我矣。”女父出款卫,留宿斋中,以践姻约,而送僧于逆旅。卫合卺后,伉俪甚笃。
少林僧先上擂台比试,拳法甚高,已至少林绝技,如果硬比,也许女并非其对手,但为何在会败下阵来?只因女心里恶之,僧也,本不应有婚配,却前来打擂,武德丧失。故女入室换法鞋,鞋内藏匕首,以术重伤少林僧,少林僧败走。后英俊魁伟、丰神清拔的卫文庄上台,二人斗剑,不分高下,女却突然收剑,宣布卫文庄胜利。何也?实女钟情于卫文庄,故主动收剑,情定卫文庄。
无独有偶,徐珂《僧碎某氏女胸前镜》中教师女比武招亲与仇慕娘亦颇为相似。某教师以拳勇而称誉衡湘间。该教师有女,颇有姿色,教师尽其技授其女。女有约:“必得技如己者而后嫁焉”。其父逝世后,女便张榜比武招亲。远近前来百余人皆不是女子对手。后也有一少林僧前来比试,技在众上,但女心恶之;故在比试时故意鞋头著铁,狠踢僧胸,僧险些毙命。从而导致三年后,僧来复仇,碎女胸前镜。但后来一武举前来比武,武举技不如女,但女见其为美少年,心遂属之,故意退避三舍,招之为夫。该篇中少林僧与《仇慕娘》中的少林僧一样不守僧道,尽管技在女之上,但由于女恶之,女皆想方设法使之败,而对技不如己的武举,由于心甚爱之,则故意退避认输,召之为夫。
如果说上面这种模式,“武”还算女侠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条件之一,比如卫文庄以拳棒驰名,与仇慕娘难分高下,教师女相中的武举,武功也相当不赖。但是在下一则故事中,“比武招亲” 完全成为一个幌子,文弱书生同样也可以上台打擂,赢取女侠的芳心,从而取胜,例如宣鼎的《筝娘》。
筝娘为一卖艺女子,善角觝戏,色艺双全,大家富儿咸为之惑,然而筝娘洁身自好,无人能狎。跟随父亲,大江南北卖艺,为父挣得家资数万。然“儿大终聘妇,女大终适婿”。在父亲的张罗下,筝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