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立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并将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市场前景:
研究者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整形美容外科临床需求,设计和生产创新型系列精细手术器械,并不断完善和增加新产品,最终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线。
这些新型的医疗器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有利于保证手术的效果和成功率;临床需求量巨大;器械中一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产品,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收益。有些产品不但应用在整形外科,而且在普外科、乳腺外科、妇产科、皮肤外科等均可以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更为重要的是,本系列器械均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可以直接参与进入国内外的产品竞争。
知识产权:
国家专利授权:
1. 一种不损伤睑缘和皮肤的新型去眼袋器械,专利号:ZL 201020622095.8;
2. 鼻整形术中的软骨缝合固定器械,专利号:ZL 201020622093.9;
3. 手术切口保护器,申请号:ZL201120343441.3;
4. 一种多点注射针头及注射器,申请号:ZL201120343145.3。
获奖情况:
“一种不损伤睑缘和皮肤的新型去眼袋器械”获得2012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奖。
五. 一次性呼末供氧气管内导管(简称:供氧气管导管)
项目简介:
机械通气技术是现代临床医学(重症复苏、手术麻醉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技术,而气管导管则是机械通气必备耗材。目前临床现状是:临床麻醉较之重症复苏使用的气管导管(机械通气)量多之又多;而对机械通气技术中气管导管环节的三大问题(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的研究,麻醉则少之又少。目前所用(普通)气管导管自身结构的缺陷以及麻醉、复苏中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麻醉、呼吸装置的重大影响,在解决死腔量、重复吸入时所采用的TGI“腔内位置”供氧技术,不仅没有减免反而增加了呼吸阻力,使得临床上麻醉、复苏中机械通气技术气管导管环节所存在的三大问题至今不能得到完善解决。
“供氧气管导管”“壁内结构”供氧新技术,实施壁内结构供氧(吹气);在解决死腔量、重复吸入的同时不增加甚至减少呼吸阻力。从而同时解决了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