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类: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过程:①受体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②激活与受体耦联的G蛋白③激活G蛋白效应器④产生第二信使⑤激活或抑制依赖第二信使的蛋白激酶或通道
G蛋白耦联受体:是一种与细胞内侧G蛋白的激活有关的独立的受体蛋白质分子。 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具有耦联受体和激活效应蛋白的作用。
第二信使:将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达给细胞内的靶蛋白的小分子物质。
2+第二信使有:cAMP、肌醇三磷酸、二酰甘油、环鸟苷酸和Ga等;
第一信使:就是激素。
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细胞的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的能力。 刺激: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产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发生的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刺激三要素: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细胞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完全丧失兴奋性,对任何
↓ 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相对不应期:兴奋性开始恢复,低于正常,
↓ 较强刺激能引起反应;
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较弱刺激能引
↓ 起反应;
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
↓
正常
细胞生物电现象:一个活的细胞无论是它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其中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也称膜电位或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极性: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只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和电位差(2)膜选择透过性(3)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有选择通透性
动作电位产生机理:(1)极化: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2)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3)反极化:膜两侧电位差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4)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5)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
峰电位:动作电位曲线第一部分的一个迅速发生和迅速消逝的较大的电位变化; 后电位:负后电位(后去极化);正后电位(后超极化)。
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点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除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兴奋在一个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跳跃式传导
4.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分类:经典的突触传递、接头传递、电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