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离人泣血之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 在诗人眼中
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的狼籍尸骸
李后主《相见欢》写道:"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思醉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 "在中国文人看来 花之迅速凋落
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 "它的每一过程 每一遭遇
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 "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黛玉《葬花辞》"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极真的佐证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惆怅"
不仅因"花开花落"而陡起 尤其因"月圆月缺"而倍增 自古以来
"叹月伤情"之诗咏
也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 "月夜"是美好的
然而正因"月夜"的"美好"
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夜、触景伤情
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那多愁善感的眼中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 却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
在春江之畔 花红时节 月圆之夜
多少人"有明月
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又有多少人"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中国古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