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
教材与学情分析
《囚绿记》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课内自读文章,《囚绿记》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部分学习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意境美,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在“读”中品味语言之妙,从而主动探究本文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理性地看待“爱”。 说学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品析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以此为突破口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思想意义的理解。
这种方法的选择,既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又尊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老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又是一个指导者。
教学设想:
我试图抛开传统教学对《囚绿记》解读中浓厚的政治色彩,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注文章对当下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来解读这篇文章。细读此文,你就会发现,作者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都是出于自己对绿的爱。 因为爱,“我”囚禁了常春藤;因为爱,“我”忽视了常春藤的生长规律。“我”把这种爱强加在常春藤上,不容它拒绝,不容它反抗,甚至“恼怒它的固执”。结果呢?常春藤慢慢憔悴,失去了活力。于是,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带来温暖,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爱,有时是一种伤害!作为教师,我这节课要做的就是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带领学生学会“回头看”,学会正确的表达爱。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巴金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内心”,与他谈话“仿佛听完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与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可正是这个人,他却做了一件自己后悔万分的“错”事,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作者:陆蠡。共同来学习他记录这次“错”事的优美散文——《囚绿记》
二、读题目,谈自己心中的疑问
1.什么是“绿”? 2.为什么囚? 3。怎样囚? 4.结果如何?
三、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囚绿之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你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来概括。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课文,教师个别辅导学生)
明确: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四、合作探究
1、 如何理解作者“囚绿”之后又“释绿”、“念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请大家就文中写绿和抒情的句子,挑选几处进行圈点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重点放在“赏绿”、“囚绿”、“释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