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
行人流,沿街的商店和广场才能增加人气,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例如,奥斯陆滨水区把繁忙的交通干道用隧道方式穿越用地,目前上海外滩交通改造也是采用地下分流的方式。
4.重组用地功能,开拓公共空间
在滨水区开发中,对用地功能进行重组,注入一系列新功能,包括公园、步行道、餐馆、娱乐场,以及混合功能空间和居住空间。在巴黎,塞纳河的滨河位置曾经被工业、交通所充斥,而现在的西段已经建成雪铁龙公园,东段则将原先的铁路站场用于国家图书馆建设。纽约甘特里广场州立公园,19世纪50年代曾经是居住区,后来围绕轮渡码头和火车站发展商业,1950年以后逐步改造为公园。
5.精心设计滨水景观,构建城市亲水区
城市滨水区临水傍城,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滨水区多数是展现当地特色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窗口,许多城市的滨水景观本身就是城市的标志和旅游形象,因而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在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中备受重视。如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一带,就是步行绿带、商业广场、节日广场等公共空间。
大量案例说明,滨水区的开发体现了人们对亲近水的一种共同要求。
三、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历程,几乎与发达国家相同。从洋务运动开始,工业化从城市滨水区开始,工厂和工业都主要集中在城市滨水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时代,城市滨水区都是工业集聚区。
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改造逐步兴起,中心城区的滨水地带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阶段。但是,许多地区采取“大拆大建”、全部推倒重来的方式,滨水区的老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功能混杂。由于规划滞后,各地块独立开发,缺乏有机联系,新建项目与老旧企业混杂并存,工厂、码头、商务办公和住宅混杂布置,公共活动空间不足,高楼大厦造成视线不通畅、空间轮廓线平淡,抢景败景现象严重。二是特色文化的失落。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是城市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基础,也是城市文化得以融合和沉淀的主要场所。然而,由于众多文化场景
的逐渐败落,甚至遭受破坏而不复存在,人们已很难再追寻到历史文化的踪迹。三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质因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而受到严重破坏,石块和混凝土固化的立式驳岸,使陆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基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兴起了滨水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