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理期末复习题
(1)在发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键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得到其纯培养(物),形状与原来的微生物记录相同。
6、用双歧分类法描述病原细菌的五个属
答:1.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大多数无鞭毛…………………..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有鞭毛…………………………..2
2.鞭毛极生………………………………………………...3
2.鞭毛周生…………………………………………………4
3.鞭毛数根,菌落白色,能产生荧光性色素……………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3.鞭毛一根,菌落黄色,产生非水溶性黄色色素………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4.引起植物组织瘤肿或畸形………………………………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4.引起植物组织腐烂或萎蔫………………………………...欧文氏杆菌属(Erwinia)
七、论述题
1、简述园林病害的侵染循环?
答:园林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
(一)、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田间病株及其残体(2)、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3)、土壤粪肥(4)、介体主要靠昆虫。
越冬的方式:腐生、休眠、寄生。
(二)、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的传播其传播方式只要有病原物的自身传播也叫主动传播;自然动力传播(包括风力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人为传播。而病原物的传播距离以及传播量与病原物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以及二者的联系有关,病原物的传播量、传播距离都和受病植物的侵染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第一次的侵染。
再侵染:病原物通过初次侵染后又产生大量繁殖体,经再次传播进行的侵染。
2、试叙述菌核性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等。
答:症状:病菌从植物根部或茎基处侵入,受侵病部初期呈暗褐色斑点,扩大后为褐色腐烂病斑。同时在根或茎基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体,多呈辐射状,在根际土壤蔓延。后期在菌丝体中形成初期白色,渐转黄色,最终呈棕色或者是茶褐色,如油菜粘状的菌核,遍布于病部表面和表层土壤中,感病植株叶片失水下垂,变黄枯萎,根腐烂时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我国长江流域病害一般是在六月常见发生,七到八月趋于严重,温度上升至三十度左右,是病害的高峰期,九月以后基本停止发病。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残体、杂草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苗木调运或移动带菌泥土而传播,土壤温度、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株茎基部或者是根茎部危害。土壤湿度过高,粘重板结,贫瘠缺肥,酸性至中性发病率高。土壤有机质丰富,含氮量高的圃地病害较少发生。
防止方法:(1)选择未发生过菌核病土质好,容易排水的圃地育苗。病菌在旱地存活时间长,但在水淹中三至四个月即可死亡,所以在严重发病的圃地应与水稻轮作。
(2)播种前土壤消毒
(3)发病后,拔出重病植株,喷淋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