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蛇山炮台
黄鹤楼
蛇山炮台
革命萌芽
首义枪声
保路风波危机四伏英勇就义浴血鏖战阳夏之役
三镇光复民国肇建
走向共和
4 景观视廊与建筑母题5 整体鸟瞰
建筑平面轮廓和外形均以“正三角形”作为母题。2 建筑构思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是一个历史主题鲜明、反映辛亥革命全过程的历史纪念馆。这种历史事件型博物馆与一般城市博物馆不同之处在于,建筑主题的表达首先是“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激发人们对纪念主题的情绪感知,引
[2]
。建筑设计将“勇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整个建筑功能布局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布置了展览陈列功能和观众服务功能,与旧馆红楼相呼应。平面布置上利用“V”字形两翼布置展厅,确保展厅空间相对规整;南区布置了技术办公功能和藏品存贮功能,既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普通观众、贵宾、办公、货物均独立设置了出入口及相应的停车场。
建筑将1层置于缓坡之下,既不影响建筑的功能和使用,又创造出“高台、空灵”的建筑形象;2层的室外展场和景观通道确保了首义文化区南北轴线的延伸与通透。
2.3 叙事空间的建筑表达
运用叙事空间的手法,试图通过建筑语言向公众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为此我们尝试设计了一条“体验式”流线,完成从喧嚣—宁静—思考的心理体验,观众从室外下5.4m进入序厅,整个入口序厅被覆于缓坡之下,刻意塑造出一种暗示革命前的黑暗统治及腥风血雨的气氛;当观众向上进入2层,感受的是革命呈现螺旋上升的艰辛历程;2层展厅结合室外展场,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感悟,领略的是革命的爆发和突变的历史进程;3楼为博物馆的最高处,南侧的露
65
台视野开拓,可以眺望整个南广场和紫阳湖,体验的是革命达到高潮的无限风光。
每个展示空间均通过“桥”的形式与休息空间连接,将展厅的展示功能外化拓展,体现了建筑空间与布展空间的融合与烘托;两者间设置了2.7m宽、3层通高的光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达到室内外的交融和协调。当自然光从天窗自上而下洒入室内,展厅墙面上将形成时异景异、变化无穷的光影效果。3 结语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通过特有的建筑语言及空间布局,表达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对于辛亥革命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态度及思考—绝不只是为了创造一种迥异的建筑形式,而是探索将其强烈的象征意义融入建筑创作的理性表达。■
参考文献
[1] 李汉飞.视线解析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J].规划师,2005(7):56.
[2] 沈瑾.历史事件的主题表达—井阱矿万人坑纪念馆设计[J].建筑学报,2009(5):53.
立潮头、敢为人先、求新求变”为核心的首义精神作为构思重点,强调整体环境和氛围的创造。2.1 象征意义的建筑形象
建筑造型期望融现代手法与首义精神为一体,塑造出刚毅、挺拔的视觉效果。建筑外墙采用粗糙的表面肌理,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创造出整个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缓坡台基与三角形形体之间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采用玻璃作为过渡,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象征着冲破封建束缚,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同时V字形的形体削弱了三角形的体量,缓坡台基减少了建筑物的高度感,使建筑体量和高度与红楼、蛇山及周边建筑相协调,营造出肃穆、凝重的纪念风格。2.2 分区明确的建筑功能
作者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武汉,430014)收稿日期:2012-07-30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9 建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