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代柳条边
柳条边是清代挖沟垒土修筑的一条边墙,在边墙外有沟,引满了水,以阻止行人私自入边。边墙高三尺,宽三尺,墙上栽种三行柳树,每隔五尺种三棵柳树,树与树之间再用两根柳条横连起来,称为“布柳结绳”,纺织成一道屏障,以阻行人,因而称之为柳条边、或柳边、柳条边墙。
清政府修筑柳条边的目的有四:第一,东北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必须保持这里固有的尚武精神和骑射本习,因为这里是清朝赖以统治全国的军事力量所在地;第二,为了独占东北的土特产。人参、珍珠,历来是东北官员向清朝进贡的主要贡品,历来为清皇室所独占。呼兰城东北一带山河,出产参珠,向来是采参捕珠之地,岁遣官兵巡查,以防民人侵盗。长白山以产参著称,更被列为禁区。清政府还对禁区内的紧要隘口,或安设卡伦,或设立封堆,按时遣官巡查。一切采捕事项,均由专员办理,送达朝廷。第三,在清政府的禁令中,特别强调八旗的生计。为了保证满洲八旗兵力的来源,加强对东北人民的统治和镇压,清政府在奉、吉等地保留一部分上等土地或熟地留作本地官兵及京旗官兵随缺地亩之用,或者作为退伍兵丁的恒产。第四,作为行政政区边界,以阻止蒙古游牧民族向东发展。老边开原威远堡附近边墙,有两小段是盛京与宁古塔将军辖地的分界线。山海关、威远堡、吉林法特一线的老边、新边以西,则为蒙古诸部游牧地。实际上通过柳条边,把宁古塔将军、盛京将军和蒙古游牧地划而分之。
柳边有老边、新边之分。老边建于清初(顺治年间),曾在辽河流域修建了东起凤凰城,经开原至山海关的边墙,全长1900余里,名为“盛京边墙”。因其修建时间较早,也称“老边”。从1670~1681年(康熙年间),清政府又修建了一条南自开元威远堡起,北至舒兰法特东亮子山止,全长690华里。因其修建较晚,故称“新边”。
清王朝为了控制全东北的交通要道,最初设边门,“老边”自东向西设边门16个;“新边”自南向北设边门14个。边门由岳丁把手,稽查行人出入。
除设边门外,沿边还设有许多边台。设臵台丁,担当查边和设立栅壕任务。
柳条边虽然保护了清代王朝的发祥地,却迟滞了对这块富饶土地的开发利用。
复习思考题:
1.东北地区的历史变迁
2.简述沈阳城的布局及沈阳故宫的结构
3.长春的形成
4.修建柳条边的目的
5.柳条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