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与传播方向与树种、森林结构、分布特点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因此,通过保证森林植物多样性的方式,可以让有害生物的传播范围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大幅降低有害生物爆发的概率。防控治理工作落实过程中,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引领规划工作,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对森林植物种类与分布情况进行科学布置。尽量营造更多的混交林,防止大量同类植物集中分布,让有害生物爆发概率更大。与此同时,还要对部分有害生物传播的中间渠道进行阻断,让有害生物传播范围得到科学控制,这也可以让有害生物暴发概率得到有效缩减,同时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暴发群体数量。
(三)注重检疫落实,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区域生态系统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平衡性。同时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变化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变化较为缓慢。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例如外来物种入侵或天敌群体数量急剧下降等,基本不会出现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过多的情况。但是一旦出现此问题,林业工作人员就需要承担巨大的工作量,并需面对极难的控制现状。所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生物检疫工作,从人为角度对传播渠道进行控制。工作人员还需对本地区的植物进行种类与区域层面的信息掌控,并配合科学、适宜的生物种群控制操作。外来的植物进入本地区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生物检疫。如果发现外来植物上带有有害生物活体、病菌或虫卵,应严格禁止进入到本地区,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销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有害生物暴发,给本地区的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四)引入有害生物天敌对危害发展进行科学控制
自然生态系统具备自平衡性,主要原理是通过生物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