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
(陕教师[2010]69号)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的要求,为落实《神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推
动我县校本研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实
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为立足点,
以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为突破口,以实现广大中小学教师专
业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统筹安排,全面推进,不断
探索创新校本研修方法模式、内容领域,构建教师全员研修、全程研
修的校本研修体系和机制,造就一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师德学养优
良深厚、业务能力胜任要求的教师队伍,为我县创建成西部教育强县
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校本研修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
自身发展需要,以人为本位,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
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该参加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还应根据自身
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修。
2、实效性原则:校本研修要立足学校实际,针对教师所需,学
以致用。研修的起点是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修问题要小、近、
实、新、亲,研修互动设计要有载体,有抓手,研修的成果呈现要有
数据、有实效。要以制约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诸
多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使研修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到每个
学生身上。
3、合作性原则:把校本研修作为一个系统来看,需要多方面的
合作来达成有效的校本研修。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中小
学校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是校本研修成功的保障。
4、教研培合一的原则 校本研修要以科研为先导,明确教师参
加研修科研课题,以培为主,教培结合;要体现教研过程就是科研、
培训过程,教研、培训过程就是教科研过程。
三、研修目标
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师需求和可
持续发展为为着眼点,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
口,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为
根本目的,立足校本,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多向反思,特色发展。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管理科学、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理
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十二五”期间,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每位教
师必须完成200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
3、培养校本研修引领者队伍,带动全县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创建校本研修示范基地,推广交流。
4、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校本研修
体系,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使校本研修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四、研修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要依据学校、教师的实际具体确定,一般由以下
五方面内容组成:
1、本体性知识 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如语文
知识、数学知识,是教师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保证。其主要包括新课
标解读、学科教材分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2、条件性知识 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
理学等方面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其主要包括教育理论
(教育史、学习论、课程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教育评
价学等内容。
3、实践性知识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问题的智慧和经
验,是教师机智教育教学的生长点。其主要包括师生沟通技能、课堂
管理策略、教学设计、听课评课等内容。
4、发展性知识 指教师的个人素养,核心是教师的思德修养和
学识,是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平台。其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自我知识、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
5、研究性知识 指教师运用研究的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
的的所需要的方法论方面的知识与工作习惯,是教师拓展专业品质的
抓手。其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
内容。
五、研修方式
1、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
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
实施。
2、同伴互助:校本研修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要加强教
研组、备课组建设,以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及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
师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强化实践反思,构建互助研修平台。
3、专业引领: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增强校本研修的科学理
性和行为目的性。充分发挥校内外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搭建
教师对话的平台。开展骨干帮扶,争取专家巡回辅导,邀请省市县名
师开展系列学术专题讲座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