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展开,后逐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在1985年左右,此时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2.(2013 温州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解析:D 材料反映农业、轻工业比重越来越大,重工业比重越来越小。农、轻、重工业比重趋于平衡合理,这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A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其比重不会超过农业,B、C两个时期处于“一五”计划和“大跃进”时期,重工业比重应不断上升,故排除A、B、C三项。
3.1979年,广东早造水稻种植面积虽然比去年减少50多万亩,但总产量却超过去年同期而且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因为( )
A.推广杂交水稻,粮食大规模增产
B.“大跃进”运动,极大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C.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D 结合时间分析,这是农村改革,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4.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解析:C 从图片中的文字信息“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已允许个体经济出现,说明所有制形式开始趋向多样化,故C项符合题意。1980年中国尚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于1984年,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5.(2012无锡调研)“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解析:A 1991年首钢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扩大了企业管理的自主权,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6.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解析:C 题干材料中“1985年”的时间信息和关于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比率的规定,本质上反映了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益,将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说明了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的改革,故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7.票证是时代变迁的反映,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不能反映( )
A.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资供应得到保证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达到小康
D.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解析:D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也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优惠券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A、B、C三项均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不符合题意;从粮票到优惠券的变化无法体现D项。
8.(2012黄山质检)下表能够反映的史实是( )
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②第一、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③所有制结构不断改善 ④国有企业面临困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问题。表格中国有工业比重不断下降,反映出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符合材料时间,故①③正确。
9.(2012西安模拟)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解析:C 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 …… 此处隐藏:30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