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77cn.com.cn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作者:陈复兴

来源:《师道》2013年第02期

蓦然间,龙点金睛辞旧岁,蛇盘玉柱迎新年,所有师道追寻者,又迎来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春天。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教育这块“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继续沿着“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阔步前进,教育公平提到了史无前例的政治高度,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一切,在令人振奋的同时,不由令人反思:何为师道?如何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笔者看来,师道并非仅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应该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应该成为教师的内在标识,教师的道德素质也应该更多地体现在他的专业素质之中。现在有些媒体,讴歌教师存在着泛道德化的危险,它们往往是找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找一个长期“坚守”的老教师,就树为道德楷模,却很少有人过问: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究竟如何,局促于穷乡僻壤是因为专业坚守还是现实无奈?还有前些年川震中那个喊了一嗓子就先跑的“范跑跑”,受到了严厉的道德拷问,却很少关注他本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如何、学校的逃生训练如何、学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究竟如何、教育问题背后是否潜藏着严峻的社会问题。

“教师”概念具有四重属性:首先是生命意义的个体,其次是社会意义的公民,再次是专业意义的教师,最终才是文化意义的教育者。在生命意义上,教师应该生机焕发、血肉丰满,而非精神委顿、情感苍白;在社会意义上,他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有机统一,全力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应该得到全社会(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高度认可,而非让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专业意义上,教师应该敬业、精业、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赢得本应有的专业尊严;在文化意义上,教师负有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最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追求为国育才、为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中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

韩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的,守住师道,我们教师终有一日迎来自己的艳阳天,普遍地赢得自己的专业尊严。

(作者单位:浙江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邹韵文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