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77cn.com.cn
更新教育观念,挖掘教学资源
作者:黄支斌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7期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正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课程资源,而且其所涵盖的内容和知识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任何教材的内容都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只有结合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才有利于克服这些矛盾、落实新的课程理念,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99
作为素质教育核心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经向我们袭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各学科正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思想品德学科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为当前广大思品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实思想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仍受制于教材、受缚于教案,他们把按照教材执行教案实施教学视为新课程实施的终点,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不能在大社会环境以及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无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无法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副鲜活的、生动的画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如何选择、捕捉、运用更多资源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只有结合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才有利于克服这些矛盾、落实新的课程理念,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下面仅就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资源谈几点认识:
一、立足根本,探究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里面所记录的都是知识的精华、文化的宝库,那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能激发其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我们都在用教材,但怎样使用,用得如何,差异却很大。一方面,往往由于我们对教材中某些内容的轻描淡写,或者照本宣科,从而导致资源的白白流失;另一方面,要在短短45分钟内把这些全部讲过又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资源意识,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要点,每一段教材、每一幅画面、每一个问题都要综合考虑,在时间、方式等方面综合科学处理,以发挥最佳效益。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笔者就从教材的众多材料中精选了“鲁讯”和“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