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1册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 化的外力因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 循环过程。
[教材分析]地 质 作 用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从教材的安排来说,本课内容继第一课时研究内 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后,着重研究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同时,本课内容也 为今后“地质灾害”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貌、地质作用的概念等。
最 近 发 展 区
生活经验:观察因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貌类型的野外景观。 学生心理特点:思维活跃小 组 合 作 探 究
获 得 新 知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自然地理景观图的分析、归类和对比, 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2.通过绘制和描述岩浆与沉积岩、岩浆岩、变 质岩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地壳物 质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归纳总结和语 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大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为研究 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各知识点之间 的联系,并以此为内容设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能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用 简练的语言叙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在小 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述能力和知识 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自然造物之美。 2.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建立内力和 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分析]课标要求教学重点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 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编排
2.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即: 岩浆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学生实际情况
内力、外力作用与地壳内部 物质循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