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考考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考查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关注热点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
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013
特别提醒: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三农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皆是我国现阶段重大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话题,应密切关
注党和国家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方针、政策,结合教材,加深理解。
,
名师点睛
科学发展观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201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状元笔记
1.[闪记
]
2.[图解]
下图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
在我国,要促使“拐点”早日出现,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考点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及经济目标,正确分析和评价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知识梳理】
1.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
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
2013
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重点突破】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特别提醒: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继续消除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 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一般,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复习备考只要掌握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即可。
命题角度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2009·广东文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013
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减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故①错误。
答案A
对应训练
【训练1】(2012·太原五校联考)某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于是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这一认识和做法()。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
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D.坚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正确认识。该镇政府将小康与住房建设等同起来,严重曲解了小康社会的建设,我们所强调的全面小康涉及物质、精神、政治以及生活环境等方方面面。该镇政府这种认识和做法不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符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故选A不选B、C、D。
答案A
【训练2】(2012·青岛三校联考)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A.着眼于GDP的增长,发展得更快些
2013
B.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
D.更快发展,率先发展
解析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着眼于GDP的增长,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奋起直追,A错误,B正确。C、D说法不符合实际。
答案B
考点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客观要求,理解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突出“三农”的重要地位。
【知识梳理】
1.科学发展观
(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