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策略
摘要:初中数学学习成功秘诀,在于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申,要掌握常用的名词和概念,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相互关系,要重视概念的回收和利用,并且,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
关键词:回收利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自主探究的关键是会阅读教课书,能读懂题意、能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说明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怎样去阅读数学课本,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呢?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数学教科书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呢?
1.1要掌握常用的名词和概念。阅读数学教科书就是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如果不掌握这些相关的信息,那么阅读数学课本就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有的学生之所以数学差,其原因多数是阅读能力差,没有掌握常见的数学名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而这些概念又是组成数学问题的“细胞”,也是解决问题的阶梯。在阅读中,如果只读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读不回忆,那么将糊涂一片。在阅读中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还要掌握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探得明。如果一个学生连自然数都不懂,要求他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列出方程”,那么他将会无从下手。如果在读题时掌握了自然数的含义,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对名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再阅读数学课本(读题)时将会困难重重,不知所云,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注重改进阅读的条件,丰富自己的数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1.2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读题)后,除了认真梳理有效信息、理解关键词语、分析题意外,还要重视题中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互译。如题中的平行、垂直、角平分线、中线、中位线等名词,它的符号语言是什么?图形语言是什么?都要清晰明白。在阅读中要能对照文字,想象图形(观察图形),再联想到数学式子,从中能得出什么?推出什么?特别是在函数的学习中更应重视此类阅读的训练,以提高语言间的互译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要关注题中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互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学会相互转换。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养成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