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案例
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案例
汽车09-1 宋维斌 200940654114
在2011年初举行的吉利服务商务大会上,吉利发布了以“品质服务赢未来”为主题的服务战略,围绕“关爱在细微处”的服务理念,推动吉利服务品牌由“被动保障”向“主动关爱”转变,通过打造123优质工程以及深化六大关爱体系,切实解决车主的后顾之忧。在高效的同时让吉利的售后服务更加透明化,不断满足和超越用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或者简单的技术维修,而是客户到店内所有体验的总和。愉悦的沟通、准确诊断、快捷的维修是优质售后服务的关键。售后服务不仅需要出色的员工,更需要由每一位出色员工所组成的高效团队来服务好客户。所以,售后需关注消费者需求、采用多种手段、追求服务细节、重视服务态度。
以比赛提高人员素质、选拔优秀人才,打造高素质团队,进而提高服务站整体服务品质,这是吉利汽车连续举办服务顾问及维修技师大赛的目的。(夏利竞技——赢在终端)
“比赛是最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这次大赛,我对吉利“关爱在细微处”的服务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了我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更加努力,全身心地为顾客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来自某服务站的参赛选手表示。
在德国大众汽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第一辆车是销售员销售的,而第
二、第三辆乃至更多的车都是服务人员销售的。
对于普通消费者,购车只是开始,售后服务则伴随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对于企业,售后服务业已成为汽车厂商塑造品牌的重要基石。随着吉利汽车战略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多品牌战略已初步形成,而吉利市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给售后服务也带来了挑战。服务转型成为势在必行,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是转型的关键一环。2010年吉利正式提出了由“被动保障服务”转变为“主动关爱服务”,“以服务保品牌”转变为“服务打造品牌”的服务品牌转型,以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认可。(美国屋顶案例)
汽车 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案例
“以精诚之心动人,以品质服务悦人”。 在吉利看来,品质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2009年以来,吉利启动了服务终端形象改造工程,截止2011年11月底,吉利对全国近千家服务站导入全新的VI、SI,淘汰了200余家服务理念落后、执行力差的服务站,彻底改变了吉利汽车终端服务形象。
在备件的供应体系上,吉利在全国招商建设10个专业备件代理库,提高了备件供应的及时性,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此外,2011年吉利还提出了透明化服务方向。在全国服务站电子巡站系统,能实时监测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工程师通过视频远程指导服务站维修人员遇到的难题,实现了吉利售后服务的透明化,有效的推进了吉利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吉利汽车从“价格导向”向“顾客价值导向”战略转型,售后服务品质明显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车主认可。2009、2010年吉利连续荣获中国汽车服务金扳手奖,中国最佳服务管理奖等称号。
任何一个企业战略转型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个,一个公司的资产要从4个亿发展到400亿,最关键的就是管控模式的转变,集团管什么,集团怎么管下属企业,下属企业管什么,如何衡量与跟踪下属企业;第二个,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总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式。企业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如何落实,即如何利用管控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战略目标。
吉利战略转型亮点:
其一,并购沃尔沃品牌。沃尔沃在全球豪华车品牌中居前四之位,近百年的历史中,还没有被一个初出市场的小汽车公司的掌控过,特别是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公司,吉利做到了。吉利此举,不仅让其品牌知名度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更为其品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这两个高度,吉利的品牌提升就变得轻松多了,容易多了。因为,有了沃尔沃在其品牌后面站着,吉利的品牌无形之中也得到了提升。
其二,品牌策略的转变。此时的吉利己有了明确的品牌管理意识,即,不能再延用过去母子品牌背书的形式搞产品,那样的方式很累,且不易达到目标。此前的一系列产品品牌,都是
汽车 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案例
随做随丢,没有一个是可持续的,现在看来,发展初期的吉利,以多子多孙为福,但大多不长命,也不是成才的料。到了“影响力阶段”,吉利采用独立品牌模式;母品牌吉利更多的是公司品牌,似乎与产品品牌无关,新出台的品牌都与吉利划清界限,以全新的母品牌格式出现。如“英伦汽车”的格式,并在此格式下,发展更多的车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