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的论文
物迅速增加,生活废弃物不断增多,物质消费丰富的同时,也使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率逐渐下降,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加之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下,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集体在乡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职能弱化、甚至缺位,致使垃圾处理逐渐演变成一个危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居住、生态环境的大问题。 从现状看,农村垃圾具有种类杂、总量大、处置乱的特点。在种类上,按照垃圾产生的来源,农村垃圾可以粗分为三大类,即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和部分产业垃圾(主要指一些村办企业、卫生室、砖瓦窑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果按垃圾构成来品种看,则可以分为厨芥、塑料、纤维、废纸、玻璃、粪便、秸秆、部分有毒物质(如农药瓶)和建筑垃圾等上百个品种。农村垃圾和城市垃圾构成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垃圾的产量上,据估计,目前农村人均每日产生垃圾约0.86公斤,全国农村地区每年生活垃圾排放量近3亿吨(约为城市垃圾排放量的70%—80%,且垃圾排放量正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人畜等粪便产量约29.6亿吨,农作物秸秆产量7亿吨。农村环境承载压力与垃圾产量同步日增。目前,除少数村庄(主要是一些示范村)采用简易填埋等方法处置垃圾外,大部分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处置,而是随意堆放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和村庄周围,绝大多数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都未作有效收集处理,许多村庄露天垃圾堆放点紧邻群众集中居住区,不能及时清运,长年如山,这种情况被被群众谓之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由于处置的无序化,农村垃圾犹如毒瘤顽疾,极易造成农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