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阿古柏入侵新疆;知道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记住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钦差大臣姓名;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解析“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讲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了解阿古柏入侵新疆,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的阴谋,以及日本蓄意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初步感受19世纪中晚期中国所面临的严重边疆危机;
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清朝的腐败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危害,让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解析有关:三国干涉还辽的历史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处理、鉴别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讲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事实,联系当前台湾人民反台独斗争的现实,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爱国将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以及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士为捍卫国家主权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体会“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继承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弹丸岛国”日本的史实,增强忧患意识,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应思变”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使学生认识:《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更加严重;
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怎样认识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怎样认识《马关条约》的危害。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1.配乐诗刘永福《别台湾》。
2.19世纪中晚期中国边疆危机示意图和日本列岛图。
3.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海军力量对比图表。
4.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战役的片段和慈禧的生活片段。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1
教具(教学媒体)
CAI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祖国慈祥的母亲》
(正式上课后,老师可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刚才大家欣赏的歌曲名叫《祖国慈祥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一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今天,我们的祖国繁荣而昌盛,人民富足而安康,我们都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而倍感骄傲与自豪。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祖国母亲曾经经历过的辛酸与坎坷。接下来就让我们有感情的来朗诵一首诗歌,让它带着我们的思绪一起回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展示刘永福《别台湾》诗歌:
《别台湾》
——(清)刘永福
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
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
四百万人供仆妾,六千里地属腥膻。
今朝绝域环同苦,共吊沉沦甲午年。
(教师组织学生在沉重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齐声朗诵。)
教师:刘永福的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台湾人民命运的关注。那么这首诗是作者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事而作呢?
教师可从刘永福《别台湾》的诗歌里有意识、有目地点出“黄海”(战争的地点)、“马关”(签订条约的地方)“甲午”(战争的时间),这几个字眼,从而引导学生们自己回答出:甲午中日战争。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是(课件展示本课课题):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展示19世纪中晚期中国边疆危机示意图。)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地图,19世纪中晚期中国边疆危机主要出现在祖国的哪些方向上?
通过地图,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危机主要出现在西北的新疆、西南边疆和东南沿海。
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历史课本,廓开历史的尘烟,沿着时间的河流,首先到祖国的西北边疆去看一看那段峥嵘的往事。
展示本课的第一个学习内容: …… 此处隐藏:16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