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复习资料
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绿豆芽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阳光和土壤。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几个概念:
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要求能够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较典型实例:绿豆芽向光生长,绿豆芽的根向水生长。不同地区的植物的叶片大小不一样。香蕉>松树>仙人掌)。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观察实验●●●
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这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出正确的食物链,能分清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生态瓶里减少水,增加鱼都会出现一种现象:鱼缺氧上浮。)
4.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如果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捕杀老鹰、狼,鼠害成灾,草原变沙漠。 捕杀青蛙,害虫成灾,森林变荒地。)
实验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实验材料:两个同样的杯子、饱满的绿豆种子10粒、纸巾、标签
实验过程:①在两个杯内都垫上纸巾,在杯内纸巾上各放5粒绿豆。
②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杯子的外面。每天给实验组浇适量的水,对照组保持干燥。
③每天比较两个杯子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实验材料:两个同样的杯子、饱满的绿豆种子10粒、纸巾、标签
实验过程:①在两个杯内都垫上纸巾,在杯内纸巾上各放5粒绿豆。
②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杯子的外面。然后把实验组放在桌子上,对照组放到冰箱里。
③每天给两个杯子内加适量相同的水并比较两个杯子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三)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
实验材料:两个同样的杯子、饱满的绿豆种子10粒、纸巾、标签、可密封透明塑料袋两个、可抽气气筒。
实验过程:
①在两个杯内都垫上纸巾,在杯内纸巾上各放5粒绿豆,给两个杯子内加适量相同的水,都套上密封袋,放置于桌上。
②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杯子的外面。对照组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
③每天比较两个杯子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如发现缺水,及时给两个杯子内加适量相同的水。
实验现象:实验组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4.种子发芽实验(四)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实验材料:两个同样的杯子、饱满的绿豆种子10粒、纸巾、标签、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各一个。
实验过程:①在两个杯内都垫上纸巾,在杯内纸巾上各放5粒绿豆。每天给两个杯子内加适量相同的水。
②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杯子的外面。实验组用透明塑料袋罩起来,对照组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
③每天给两个杯子内加适量相同的水并比较两个杯子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