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俞发亮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课程分析框架(美国古德莱德)理想的课程——国家对未来人才的设定,如课程标准正式的课程——教科书
领悟的课程——教师备课,教案实行的课程——教师授课的实际情况 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得到什么
备“地”备“天”,从学生的经验入手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拓展课程 加深课程 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2.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文言: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 读懂文章 文章: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
文化: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文化经典阅读书目:《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论语别裁》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语今读》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语新解》 钱穆著 三联书店《<论语>心得 》于丹 中华书局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孔子传》 钱穆著
三联书店
《听傅佩荣讲国学》傅佩荣 上海三联书店《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钱穆 三联书店《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新世界出版社 《国学拾遗》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新华出版社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新华出版社
《论语高级解读》海峡文艺出版社《孟子高级解读》海峡文艺出版社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紧扣文本 非哲学课、思想史课 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 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
2、落脚到对文化传统的体认上落脚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立身处世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 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 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社会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问题 有非凡的洞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3、和必修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4、挖掘先秦诸子的艺术魅力5、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取舍、补充、拓展) 《论语》:“学与思”、“言与信”、“己与人”、 “义与 利”、“孔子论仁”、“孔子论友”、“孔子论诗”、 “孔子 论教育”、“孔子的审美观”、“孔子的师生观”等。 “孟子论义与利”、《老子》中的矛盾观、 《庄子》的譬喻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用好教材——教材“概说”每一节的“引入话题”
“阅读文选”(含注释)“思考与练习”
“相关链接”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处理教材——考虑三对矛盾:多与少、深与浅、 难与易 基本原则: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 重点内容:论语、庄子、韩非子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三类课型——诵读、精讲、探究交流1、感受典雅,自主诵读课。 朗读、
品读、悟读、赏读 2、教师精讲,点拨求思课。 学生自己不能驾驭的文言知识 选择、精讲某个文化专题(孔子“仁”) 精讲各则选文之间内在联系( “仁”与“礼”)
选择多种解释、解读的选文精讲“学而时习之”
3、探究交流,拓展延伸课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三步构建学生心中传统文化的三度空间: 1、走近诸子,感受温度 2、读懂文本,体悟深度 3、融入自我,获取高度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一些消极或者不利于学生身心发 展的因素,比如儒家有一些不利于科 技发展的思想,法家则有极端专制主 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倾向等。在高中 教学阶段,这些问题暂时没有必要向
学生介绍。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 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 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 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 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⑵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 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 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3分)
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 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 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 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 知也。孩提之童无 …… 此处隐藏:28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