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
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3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定义:
资源共享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1)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符合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这主要表现在: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网络用户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联网的远程计算机资源,也可以调用网中几台不同的计算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autonomouscomˉputer),它们之间可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可以联网工作,也可以脱网独立工作,连网计算机可以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为远程网络用户提供服务。
(3)联网计算机必须遵循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按传输技术分为:
1。广播式网络。2。点--点式网络。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按规模分类:
按拓扑结构可分:星型网、总线网、环型网、树型网、混合网等。
总线型::结构是用一条共用的网线(一般采用细缆线)来连接所有的计算机。它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布线简单,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将瘫痪。这种拓扑结构逐渐被淘汰。10台以下计算机比较适合总线型组网,10台以上便维护麻烦,且易出故障。